三门峡脊髓康复中心:从瘫痪到就业的奇迹
三门峡脊髓康复中心:从瘫痪到就业的奇迹
“都说虎毒不食子,但郭晓卫的妈妈却曾经想过,在自己去世前会带着郭晓卫一起离开这个世界,她是不爱自己的孩子吗?”这是郭晓卫的故事,一个关于重生的故事。
30年前,17岁的郭晓卫因高空作业导致脊髓损伤而瘫痪。从那以后,他每天需要母亲帮忙打理一切,包括上床、下地、坐轮椅、大小便等。郭晓卫的母亲认为,儿子的一生已经定格。然而,命运在2021年发生了转折。
这一年9月15日,在三门峡市残联的支持下,三门峡市脊髓患者幸福重建中心建成运营,郭晓卫成了第一期学员。在这里,他接受了为期15天的系统训练,掌握了自己上下床、掌控轮椅独自过障碍等多种技能。经过反复训练,他不仅实现了生活自理,还成为了中心的教员,并在这里找到了人生伴侣。如今的郭晓卫,不仅能自食其力,还能挣钱孝敬母亲。
郭晓卫的故事,是三门峡脊髓患者幸福重建中心众多成功案例中的一个。这个中心的创始人陈国杰,本身就是一位脊髓损伤患者。2008年,30岁的陈国杰因车祸导致脊髓受损,生活不能自理,全靠父母照顾。但他没有放弃,凭借军人的坚韧精神,通过不断练习和训练,最终实现了生活自理。他深知脊髓损伤患者面临的困境,决心帮助更多人走出阴影。2021年,在当地残联的帮助下,他创办了三门峡市脊髓患者幸福重建中心。
中心采用独特的“康复+培训+就业”模式,通过生活重建、职业重建和精神重建,帮助患者重获新生。生活重建旨在恢复患者的自我照护和行动能力;职业重建帮助患者恢复工作能力,创造经济价值;精神重建则帮助患者融入社会,重建幸福生活。
项目实施三年来,已累计举办脊髓损伤患者培训班10期,康复训练100人,实现就业创业71人。2023年,陈国杰被中国残联评为“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优秀典型;2024年,中心被河南省残联确定为省级自主互助康复定点机构,同年,该项目获评河南省2024年文明示范培育一类项目。
三门峡脊髓患者幸福重建中心的成功,不仅改变了患者个人的命运,也减轻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它证明了脊髓损伤患者同样可以成为社会价值的创造者,为我国残疾人康复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