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爱的语言并非单一,多元表达才是关键
专家解读:爱的语言并非单一,多元表达才是关键
盖瑞·查普曼博士的《爱的五种语言》自1992年首次出版以来,已成为全球畅销书,帮助无数夫妻改善了婚姻关系。这本书提出了五种爱的语言:肯定的言辞、精心时刻、接受礼物、服务行为和身体的接触。每种语言都代表了一种表达和感受爱的独特方式。然而,这些理论是否真的有效?在实际生活中又该如何应用呢?
科学检验:五种爱的语言理论的局限性
多伦多大学密西沙加分校心理学教授艾米丽·伊佩特(Emily Impett)及其团队对“爱的五种语言”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的研究发现,人们并非只有一种主要的爱的语言,而是对五种语言都有较高的评价。更重要的是,拥有相同爱的语言的伴侣并不比其他伴侣更幸福。这表明,爱的语言并非单一的,而是多元的,且每种语言都很重要。
伊佩特教授指出:“爱并不像一种‘需要学习的语言’,更恰当的理解方式是‘爱像一种均衡的饮食’,在这种饮食中,人们需要所有基础的营养元素来培养持久的爱。”
实践应用:肯定的言辞在婚姻中的具体应用
在五种爱的语言中,肯定的言辞是最直接、最简单却也最有效的表达方式。它包括感谢、鼓励、赞美、仁慈和谦和的话语。
感谢的话
向对方表达感激或欣赏,比如:“你帮了我很大的忙,实在太感谢你了。” 或者在配偶的父母或朋友面前称赞他(或她),告诉你的孩子,他们的父亲或母亲有多么好。
鼓励的话
相信对方,给对方勇气。比如当朋友说要减肥时,可以说:“如果你决心减肥,我相信你办得到,我知道你是个有恒心有毅力的人。”
赞美的话
赞美对方的能力、个性或成就。比如:“我很喜欢听你唱歌,你真得很有天分。” 或者“你总是这么乐观,我好喜欢。”
仁慈的话
留心说话方式,要温柔平和。比如:“我爱你”要以温柔的语气说出,才能传递真心。咆哮的声调只会传达谴责与定罪。
谦和的话
请求,而不是要求。比如:“周末你可不可以再做一次红烧排骨?”而不是“你周末做点拿手菜。”
案例分析:如何运用爱的语言改善婚姻关系
凯蒂和她的丈夫拉斐特在2007年结婚时只有21岁。他们曾试图通过《爱的五种语言》来指导婚姻生活,但很快发现婚姻远比书本上的理论复杂。凯蒂回忆道:“我们当时以为,只要学会说对方的爱的语言,一切都会超级顺利。我们不但不会吵架,还能一直有完全满足的感觉。”
然而,17年后的今天,他们经历了健康危机等种种考验,婚姻依然幸福。凯蒂说:“当你的伴侣懂你、理解你、看到你的需求,并在当下满足那个需求,你们之间的关系便能茁壮成长。”
总结建议: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更好地表达爱意
多元化表达:不要局限于一种爱的语言,而是尝试多种方式,因为每个人的需求都是多元的。
真诚沟通:肯定的言辞要出于真心,目的要纯粹,是为了表达爱,而不是操控对方。
持续学习:婚姻是一门需要不断学习的课程,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探索和理解对方的需求。
灵活应对:在不同的情境下,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式。比如在健康危机时,身体的陪伴可能比物质礼物更重要。
共同成长:婚姻是两个人的旅程,要一起努力,共同成长,而不是单方面的付出或索取。
《爱的五种语言》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爱和表达爱的框架,但真正的爱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和实践。正如查普曼所说:“爱始于情感/情绪,但需要我们透过正确的态度和以配偶/伴侣为先的行动来维持这份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