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因何再成热议?揭秘王勃这篇千古名篇的创作故事
《滕王阁序》因何再成热议?揭秘王勃这篇千古名篇的创作故事
近日,滕王阁景区经过改造扩容,九成区域免费开放,方便游客和市民欣赏《滕王阁序》中描绘的美景。这一举措让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的名楼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也让王勃的《滕王阁序》再次走进大众视野。
《滕王阁序》是王勃27岁时的即兴创作,全文仅272字,却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名句著称,展现了王勃非凡的文学才华。这篇文章融合了叙事、写景、抒情,不仅描绘了滕王阁的壮丽景色和宴会的盛况,还抒发了王勃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和对未来的迷茫。
公元675年(唐高宗上元二年),南昌都督阎伯舆重建滕王阁,并于九月九日大摆宴席,邀请远近文人学士为滕王阁题诗作序。王勃当时正前往交趾(今越南河内西北)探望任交趾县令的父亲,途经南昌,应邀参加了这场盛会。
宴会上,阎公原本打算让自己的女婿吴子章作序以彰其名,但在假意谦让时,王勃却提笔就作。阎公初时愤然离席,以“更衣”为名,专会人伺其下笔。然而,随着王勃的笔触流淌,一篇佳作逐渐成形。
起初,阎公对王勃的开头“豫章故郡,洪都新府”不以为然,认为“亦是老生常谈”。但随后,“台隍枕夷夏之郊,宾主尽东南之美”等句,让阎公开始沉吟。直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阎公大惊失色,赞叹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随即出立于王勃侧而观,并请他继续完成全文。
《滕王阁序》不仅是一篇描绘滕王阁美景的佳作,更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的抒情诗。它以其华丽的辞藻、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而王勃创作这篇序文背后的故事,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位才华横溢、命运多舛的文学家的内心世界。
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赣江之滨,是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李元婴虽骄奢淫逸,品行不端,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具有很高的艺术才情。滕王阁的修建,不仅满足了他的享乐需求,也使其成为江南地区的一处名胜。
滕王阁历经千年沧桑,多次毁于战火又重建,现已成为南昌的文化地标。王勃的《滕王阁序》不仅展现了王勃的文学才华,也折射出当时盛唐时期文化繁荣的景象。这篇序文以其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为唐代文学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