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妇联倡议:寒假守护孩子心理健康
全国妇联倡议:寒假守护孩子心理健康
寒假是孩子们放松身心、充电成长的重要时期,也是增进亲子关系的黄金时段。然而,如何在这个假期守护孩子的心理健康,成为许多家长关心的话题。近日,全国妇联等16部门联合部署开展“把爱带回家 同心护成长”2025寒假儿童关爱服务活动,旨在帮助广大儿童度过一个健康、安全、快乐、有意义的假期。
家长容易犯的三个错误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000名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一些普遍问题:
- 当孩子有情绪时,66.0%的家长会指责训斥孩子
- 61.5%的家长对孩子要求过高,过于挑剔
- 57.0%的家长将自己的紧张焦虑情绪传递给孩子
这些看似平常的行为,却可能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福建福州的小学语文教师张琴分享了一个案例:班上有个孩子从二年级开始就频繁因身体不舒服请假,深入了解后发现,家长给孩子报了太多兴趣班,每天都有大量课外作业,还经常拿孩子与他人比较,导致孩子心理压力过大。
如何守护孩子的心理健康?
1. 倾听与理解:高质量的陪伴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教授田宏杰指出,家长首先要做的是给予陪伴,但这种陪伴不是简单地待在一起,而是要有质量的相处。这意味着要真正看到孩子的需求和想法,而不是仅仅提供物质支持或报各种培训班。
田宏杰建议,家长应该真实地倾听孩子的想法,不是为了给出建议,而是出于对孩子的好奇去了解他们,接纳他们全部的样子,包括消极情绪。这种无条件的接纳,能让孩子感受到真正的爱与支持。
2. 运动与兴趣:释放压力的健康渠道
研究表明,即使是每天只运动十分钟的人,也比久坐不动的人更加快乐开朗。运动不仅能缓解学习生活中的压力,还能改善情绪,帮助孩子远离焦虑和抑郁。
除了运动,培养兴趣爱好也是释放压力的重要途径。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发展个人兴趣,如音乐、体育或艺术,这不仅能提升自信,还能培养心理韧性。
3. 情绪管理:教会孩子正确面对挫折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挫折和困难是不可避免的。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学会正确面对这些挑战,而不是过度保护。过度保护会让孩子缺乏面对困难的机会,从而影响他们的成长。
田宏杰建议,家长要学会与孩子共情,理解他们遇到的困难,然后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要教会孩子健康的情绪宣泄方式,比如通过运动、写日记或与信任的人交谈来释放压力。
寒假生活具体安排建议
-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避免过度安排补习班,留出充足的休息和娱乐时间
- 培养兴趣爱好: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找到真正感兴趣的领域
- 高质量陪伴:通过一起做饭、看电影或户外活动等方式增进亲子关系
- 关注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并疏导孩子的情绪,共同寻找解决办法
- 健康作息:保持规律的睡眠和饮食习惯,为假期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通过以上方式,家长不仅能帮助孩子度过一个充实而愉快的寒假,还能为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记住,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需要的不是完美的成绩单,而是健康的心理状态和面对生活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