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古城:千年古建展新颜
正定古城:千年古建展新颜
正定古城,这座拥有16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近年来在古建筑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2023年,正定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项目更是荣获住建部颁发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成为全国文物保护与城市更新相结合的典范。
开元寺南遗址:展现千年古城的历史脉络
开元寺南遗址位于正定古城中心,是正定古城中轴线南部的重要遗址。自2015年启动考古发掘以来,这里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揭示了从唐朝到清朝的连续文化层,为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布局和佛教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遗址中发现了唐代的大型建筑基址、宋代的街道和排水系统、金代的寺庙建筑以及明清时期的民居遗址。这些发现不仅展现了正定作为北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重镇的历史地位,也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和多元文化的融合。
创新保护措施:让文物“活”起来
正定古城的保护工作不仅限于遗址发掘,更注重文物的保护与活化利用。近年来,正定县实施了24项古城风貌恢复提升保护重点工程,使“千年古郡、北方雄镇”的历史风貌得到有效恢复。
在保护措施上,正定县注重“做减法”,即为古城腾出公共空间。通过动迁24个片区,将13家企业迁出古城,拆除违章建筑7万余平方米,古城天际线和古建筑轮廓线得以重现。同时,拆除后的空地被改造成停车场、绿地和公厕,既保护了文物,又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
在文物利用上,正定县创新性地将古建筑融入现代生活。例如,南城门(长乐门)经过修复后成为市民休闲和游客参观的热门景点;南关古镇、阳和楼片区和旺泉古街三大特色商业街的建设,将古香古色的建筑与现代商业功能完美结合;古城夜景亮化美化工程更是让这座千年古城焕发新时代的活力。
保护与发展的平衡:让古城更有温度
正定古城的保护工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保护与发展的平衡。在推进文物保护的同时,正定县大力实施小街巷提升改造,新建9处“口袋公园”,深入实施城市净化、绿化、亮化、美化等工程,把加快恢复古城风貌寓于城市建设之中,实施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形象品质,改善了人居环境,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例如,西城门和北城门保护工程围绕城墙修建了遗址公园,将城墙置于公园之内,旁边修筑环形道路,既保护了文物,又为居民提供了宜居环境。古城夜景亮化美化工程也让这座城市迸发出新活力,白天,古城墙游人如织,夜晚,古街巷灯火辉煌。通过古城改造,老百姓不但改善了居住环境,还从古城改造的成果中得到了实惠。
展望未来:让文化遗产惠及更多人
正定古城的保护工作仍在持续深入推进。下一步,正定将在城乡建设中持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从古城保护走向全城保护,进一步优化古城功能,重视片区性、整体性保护,强化民生改善,推进街坊的有机更新,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作出新的贡献。
随着保护工作的不断推进,正定古城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游客在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精美的古建筑,还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感受这座千年古城的独特魅力。正定古城,正以崭新的面貌,续写着属于自己的历史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