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中医界的“养生神器”?
菊花,中医界的“养生神器”?
金秋十月,菊花盛开,以其独特的清香和优雅的姿态,装点着这个季节的每一个角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菊花不仅象征着坚韧的气节,更在中医理论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菊花的世界,探索它在中医中的神奇功效。
菊花的品种与药用价值
菊花(Chrysanthemum x morifolium Ramat.)是源自中国的传统名花,如今已成为世界园艺百花园中的璀璨明珠。随着其流传至世界各地,菊花受到了各国人民的喜爱,并被广泛种植和培育,形成了变异类型最为丰富的观赏植物之一。据2011年数据统计,全球菊花品种总数约为2万至3万个,并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长。
在中国,随着植物新品种权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普及,花卉新品种权愈发受到育种者的重视。近年来,菊属新品种的授权数量逐年递增。2021年,来自中国、荷兰和日本的10家单位/个人申请的100个菊花新品种获得了授权。2022年,这一数字增长至140个,其中23个品种权人中,2家为荷兰企业,21家为中国企业/单位。2023年,来自中国、荷兰、以色列、比利时和日本的29个单位的菊花新品种获得了授权,品种权人数量和新品种数量均再创新高,达到了162个。2024年仅半年的时间,就已经有86个申请品种。
那么,这些众多的菊属品种是如何分类和形成的呢?目前在中国各地栽培的菊花品种按用途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中国传统菊花品种群
这一品种群是中国菊花中最值得骄傲的品种群,也是世界菊花品种中的精华。目前保存和新育的传统菊花品种主要集中在北京、天津、唐山、开封、南通中山等地。
花型变异极其繁多,这些年来,中国菊花界不仅在传统菊花品种资源保存和育种上有很大发展,同时在栽培技术和应用形式上都有新的突破。中国传统菊花品种大多是典型的短日照植物,花期较晚,且在北方不能露地欣赏和越冬。
二、小菊品种群
为了培育出抗性强、花期早,能在城市美化中作为宿根花卉应用的小菊品种,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陈俊愉先生在探讨菊花起源的同时,培育了第一代中国小菊品种'岩菊’系列,改革开放后又陆续培育出许多地被品种。之后,北京、南京、哈尔滨等地相继培育出抗性强、适于夏季和国庆节应用的小菊品种,这类品种的出现大大拓宽了菊花的应用范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三、食用和茶用菊花品种群
人们最早认识菊花是从药用、食用开始的。最初食用的菊花大多是野生状况。后人从野菊中选育出了具有药用和饮用价值的菊花品种,形成了现在著名的“杭白菊”“毫菊”等。菊属野生植物菊花脑(C.nankingense)是蔬菜中的佳品。
近来北京地区也在培育新的食用、茶用菊花品种,并与林木、果树间种,已发展成了相当规模的产业。
四、切花菊品种群
中国切花菊育种和栽培工作开展较晚,近年有很大变化,南京农业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及北京林业大学在切花菊育种、栽培和保鲜方面都有很好的成果。目前,北京、上海、云南等地均有种植生产。
菊花的功效与应用
在中医理论中,菊花性味甘、苦、微寒,归肺、肝经。它具有清热解毒、平肝明目、疏风散热的功效。因此,菊花常被用于治疗由“热毒”引起的疾病,如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等。
清热解毒:菊花能够清除体内的热毒,对于上火引起的口干舌燥、咽喉肿痛有很好的缓解作用。在炎热的夏季,一杯冰镇的菊花茶不仅能带来清凉,还能有效预防中暑。
清肝明目:菊花能平抑肝火,对于肝火旺盛导致的眼睛干涩、视力模糊有一定的改善效果。在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后,一杯菊花茶可以帮助缓解眼部疲劳,保护视力。
疏风散热:在感冒初期,使用菊花可以疏散体表的风热,缓解发热、头痛等症状。它就像是秋天的一剂清凉剂,帮助身体恢复平衡。
美容养颜:菊花含有丰富的黄酮类物质和维生素,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于延缓皮肤衰老。因此,菊花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美容护肤品中。
菊花的食用方法
菊花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既可以泡茶饮用,也可以入药煎汤,还可以作为食材的点缀。以下是一些简单的菊花食用方法:
菊花茶:取干燥的菊花适量,用开水冲泡,代茶饮用,可清热解毒,提神醒脑。在繁忙的工作间隙,一杯菊花茶不仅能提神,还能让人心情愉悦。
菊花粥:将菊花与粳米一同煮粥,具有清热解毒、养肝明目的功效。在秋天的早晨,一碗热腾腾的菊花粥,既能温暖身体,又能滋养心灵。
菊花糕:将菊花与面粉、糖等混合制成糕点,既美味又养生。菊花糕的制作过程简单,口感细腻,是秋季养生的佳品。
虽然菊花的功效众多,但并非人人适宜。体质虚寒、脾胃虚弱的人群应谨慎食用。此外,菊花虽好,也不宜过量,以免损伤正气。在享受菊花带来的好处时,也要注意适量,遵循中医的“药食同源”原则。
菊花的历史文化
菊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坚韧的气节,与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密切相关。菊花文化源远流长,从战国时期就有食用记载,历代文人墨客多有吟咏。
九月初九重阳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周易》云:“以阳爻为九。”九乃阳数,九月初九为阳月阳日,故名“重阳”。因“九九”与“久久”谐音,九九重阳节饱含着人们祈求长寿、盼望美好日子长长久久的愿望,1989年开始我国定重阳节为“老人节”“敬老节”。
重阳佳节的习俗有登高宴饮、娱心健体;采菊佩茱、避厄消灾;食糕祭祀、求福祈寿等。重阳时节正是菊花盛开季,而菊花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药食两用的佳品。
药用菊花分为三种为:白菊、黄菊和野菊花,因加工方式和产地不同,又有“滁菊”“亳菊”“杭菊”“贡菊”“怀菊”等不同品种。每年9至11月菊花盛开时分批采收,以花朵完整、色鲜艳、香气浓郁者为上品。
菊花,《神农本草经》中又名“节华”,位列上品药,书载菊花久服可“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其性味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具有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
其中,黄菊偏于疏散风热,白菊偏于平抑肝阳、清肝明目,野菊花偏于清热解毒。菊花常被用于治疗风热感冒,肝阳上亢所致目赤肿痛、头痛眩晕,以及疮痈肿毒、咽喉肿痛等疾病。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菊花水浸剂或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多种致病杆菌及皮肤真菌均有一定抗菌作用,同时还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提高心肌耗氧量的作用。
菊花不仅可作观赏用,还有较高的药食两用价值,古人称其为“延寿客”。战国时期屈原《离骚》咏菊“朝饮木兰坠雾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借食菊抒发品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怀。几千年来,菊花的食用方法丰富多样,如菊花茶、菊花酒、菊花糕、菊花粥、三色菊花等,还可被制成菊花药枕以助眠安神。
注意事项
菊花虽好,并非人人皆宜。菊花药性甘苦微寒,不适合长时间、大量食用,以下情况的人群食用菊花应适量谨慎。
脾胃虚寒者慎用:常见于老幼、体弱及大病初愈等人群,表现为平素畏寒怕冷,手脚冰凉,胃脘部受凉或食用凉性食物后易腹痛、便溏等。此类人群过多食用菊花会加重虚寒的症状,不利于身体健康。尤其是儿童,由于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乃纯阳之本,过多或长时间食用菊花会损伤人体阳气,不利于生长发育。
过敏者慎用:有临床报道,菊花会引起过敏性结膜炎,尤其是有花粉过敏性结膜炎病史的人应注意,服用菊花可能诱发过敏反应。
孕妇慎用:女性在怀孕期间,自身免疫力偏低,受体内激素变化的影响,胃肠功能易紊乱,常食欲不佳。菊花性偏凉,长期大量服用易引发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孕妇食用需谨慎。
风寒感冒者慎用:易患风热感冒者,日常服用菊花可有较好的防治功效,但风寒感冒者并不适用。因此,若以用菊花预防感冒为主要目的,应提前咨询专业医师,谨遵医嘱。
在这个秋意渐浓的季节,让我们一起品味菊花的清香,感受它在中医中的独特魅力。无论是泡上一壶菊花茶,还是煮一碗菊花粥,都能让你在享受美味的同时,收获健康与美丽。菊花不仅仅是一种花,它是秋天的使者,是健康的守护者,是美丽的缔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