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电信诈骗频发,揭秘背后的犯罪心理学

创作时间:
2025-01-21 20:31:5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电信诈骗频发,揭秘背后的犯罪心理学

电信诈骗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大难题,不仅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也对社会稳定造成了不良影响。通过深入剖析电信诈骗犯罪者的心理特点以及受害者的心理弱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种犯罪行为的本质。本文将揭示电信诈骗背后的心理学原理,并提供有效的预防和应对策略,帮助大家提高警惕,远离电信诈骗的陷阱。

01

电信诈骗的典型手法:以“杀猪盘”为例

2023年6月,王枚只身带着两个女儿前往境外求学,她看上了社交媒体上发布的一套房源,加了自称房东的男性网友的联系方式。初次交流,这名网友表现得非常热情,他对王枚说现在房子还有租户,需要过段时间才能带她看房,会帮王枚保留房源,并以此为由与她在社交媒体上保持联系。

之后,这名网友会时不时主动关心王枚的情况,得知王枚在当地人生地不熟,特别热情地解答她的问题,“他是我在这里认识的第一个人。我刚到的时候,对于打车、叫外卖这些事情都不太会,都是他在教我,这让我对他很信任。”王枚回忆道。

在一来一往的交流中,两人的感情逐渐升温。后来,这名网友开始时不时向王枚普及金融知识,并透露自己在当地从事金融相关工作,邀请她一起购买加密货币。起初,王枚比较反感投资,“但他跟我说,养育孩子开销大,租房成本又高,不如把钱放到平台来让钱生钱,我被说动了。”

在首次充值了两万美元后,王枚接到了反诈中心的电话。她当即质问网友,他却轻松地说“没关系”,并帮王枚成功提现两万美元,还多赚了1500美元,这让王枚尝到了甜头,也更加信任这名网友。

此后,这名网友隔三差五就会给王枚邮寄礼物,嘘寒问暖,尽管两人从未见过面,约定的见面日期也一次次推迟,她仍对他深信不疑,“他一直在给我描绘美好未来,看我喜欢海边,说要在海边买一套属于我们的房子。”王枚说。

在这名网友的游说下,王枚一次次“入金”,金额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最终发现提现不成,才猛然醒悟自己被骗了。

02

诈骗者如何利用心理学原理实施诈骗

“‘杀猪盘’诈骗者频频得手的原因在于其深谙心理学原理。”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院副教授向静说。她曾以某市公安局在2019年侦破的“杀猪盘”类案件相关资料为研究样本,剖析了“杀猪盘”电信诈骗犯罪的心理控制机制。

研究发现,在社交平台“寻猪”阶段,诈骗分子善用“晕轮效应”和马斯洛需求理论巧立人设,满足受害者的安全感、被尊重感、归属感等需求;在“养猪”阶段,通过适当的“自我暴露”、构造社会相似性等手段加深信任;“杀猪”阶段,通过无意间透露“投资信息”来激发受害者的“猎奇心理”,并给受害者构建期待;在成功实施诈骗后,还会通过虚构紧急事件给受害人制造慌乱,利用“沉没成本效应”让其加大投入。

03

受害者为何容易上当受骗

  1. 轻信他人,容易被情感操控:在“杀猪盘”案例中,受害者往往被诈骗者的“温柔陷阱”所迷惑,将对方视为可以信赖的伴侣,从而放松了警惕。

  2. 贪图小利,对高回报诱惑缺乏抵抗力:诈骗者常常以高额回报为诱饵,让受害者产生“一夜暴富”的幻想,而忽视了其中的风险。

  3. 缺乏基本的反诈意识和防范能力:许多受害者在接到反诈中心的预警电话时,仍然选择相信诈骗者,反映出他们对电信诈骗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04

如何提高心理防范意识

  1. 了解诈骗分子的常用手法:通过案例学习和反诈宣传,了解电信诈骗的常见套路,如“杀猪盘”、“杀鱼盘”、“杀鸟盘”等。

  2. 培养健康的心理应对机制:保持理性思考,不要轻易被情感操控或高回报诱惑所迷惑。遇到可疑情况时,多与家人朋友商量,不要轻易做出决定。

  3. 识别和应对可疑行为:注意保护个人信息,不要轻易向陌生人透露自己的银行账户、密码等敏感信息。对于要求转账、投资的请求,要保持高度警惕。

电信诈骗的防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除了个人提高防范意识外,相关部门也要加强反诈宣传和打击力度,同时,社会各界应关注弱势群体,如老年人、单身青年等,帮助他们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