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后家庭教育新课题:如何培养孩子的正确三观
“双减”后家庭教育新课题:如何培养孩子的正确三观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负担明显减轻,但如何在减轻学业负担的同时,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家长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将探讨在“双减”背景下,家长如何通过家庭教育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家庭教育的新挑战
“双减”政策的核心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具体措施包括:
- 作业总量和时长的限制: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
- 课后服务的安排: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
- 校外培训机构的规范: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
这些措施的实施,为孩子提供了更多自主学习和发展的空间。然而,这也对家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家长需要在减轻学业负担的同时,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观培养的具体方法
世界观的培养:认识自然与社会
世界观涉及对整个世界的总体认识,包括自然、社会等。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世界观:
- 阅读与讨论:通过阅读科普书籍、历史文献等,引导孩子了解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书中的内容,帮助他们形成对世界的初步认识。
- 实地考察:利用假期带孩子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等,让他们直观感受自然与社会的奇妙。通过实地考察,孩子可以更好地理解书本知识,形成更全面的世界观。
- 新闻关注:引导孩子关注国内外新闻,了解世界大事。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新闻事件,帮助他们理解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人生观的培养:明确生命意义与目标
人生观关注生命的意义、目标和个人价值。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 榜样示范:家长自身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通过言行示范,影响孩子。比如,家长可以通过自己的工作态度、生活态度等,向孩子传递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 目标设定:引导孩子设定短期和长期目标,帮助他们明确人生方向。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目标的设定,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 挫折教育:通过分享自己的经历或名人故事,教导孩子如何面对挫折和失败。家长可以讲述自己或名人在面对挫折时的态度和做法,帮助孩子学会正确对待挫折。
价值观的培养:建立判断事物的标准
价值观是判断事物价值的标准,决定行为取向和道德选择。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 道德教育:通过故事讲述、新闻讨论等方式,引导孩子理解诚信、尊重、责任感等核心价值观。家长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或新闻,与孩子一起讨论其中的道德问题。
- 行为示范:家长自身要成为价值观的践行者,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言行示范,影响孩子。比如,家长可以通过自己的言行,向孩子传递诚实守信、尊老爱幼等价值观。
- 社会责任感:鼓励孩子参与公益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家长可以带孩子一起参加社区服务、环保活动等,帮助他们理解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实际案例:家校协同的效果
以北京市朝阳区将府实验学校为例,该校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构建了三层四领域的“奠基未来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包括人文与社会、数学与科学、艺术与健康、技术与实践等四大领域,每个领域的课程又分为基础课程、发展课程与专长课程三个层级。这种课程体系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也为家庭教育提供了有力支持。
家长可以通过与学校的密切配合,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兴趣所在,从而在家庭教育中有的放矢。例如,如果孩子在学校表现出了对科学的兴趣,家长可以在家中提供相关的书籍和实验材料,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兴趣。
结语:转变教育观念,重视三观培养
“双减”政策的实施,为家庭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家长需要转变教育观念,从过分关注分数转向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通过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注重全面发展、加强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培养,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家庭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家长的耐心和智慧。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助力他们成为有理想、有担当、有责任感的新时代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