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当代青年三观之变:消费更理性,参与更积极

创作时间:
2025-01-22 03:00:0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当代青年三观之变:消费更理性,参与更积极

在快速变化的社会转型期,年轻人的思想观念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冲击。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加速,传统价值观受到挑战,新的价值观逐渐形成。这一过程中,许多青年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讨论。

01

从物质追求到精神满足:年轻人消费观的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从物质短缺到物质丰裕的巨大转变。这一过程中,年轻人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从最初的从众型消费,到后来的奢侈品牌消费,再到现在的网红打卡消费,每个阶段都反映了年轻人消费观的演变。

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年代,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高,能积攒下来的积蓄不多,青年可控资金有限,常常会因为买一块手表攒一两年的钱。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商品繁荣为青年消费提供了空间,青年在家庭中的消费水平进一步提升。在商品紧俏的20世纪80年代初,少数时尚青年才能有的东西,很多青年也想要拥有,比如,一些青年为了能买到一件港衫去“找门路”。当时的青年消费大多追赶时代大潮,生怕被“落下”,从众性特征明显。青年消费不仅是为了简单地满足生存需求,而是兼具了丰富物质生活与满足精神需求的功能。摆脱了票证的束缚,人们的物质欲望被激发,层出不穷的新事物不断刺激着青年的消费欲,对于新事物的追捧和对潮流的渴望导致部分青年在消费行为上盲目模仿他人,各地频频出现抢购潮。在基本物质消费得到满足的情况下,青年时尚消费和享乐消费起步,青年所具有的好奇、激进等特质使其更加注重生活品质和社会时尚,甚至在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上相互攀比和模仿。

西方消费理念的涌入对青年产生不小影响。西方消费理念提倡物质主义,劳动产品反过来支配人。一些青年在消费行为中,聚焦点不是商品本身的功用和性能,而是炫耀性功用,“我在多数人没有的时候就先拥有”“别人有的我也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开始在部分青年中流行。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情况虽然是青年消费中不可忽视的一种潮流,但从青年整体角度来看并不能代表主体,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青年消费从物质生存转向人生发展提供了条件,青年更有财力物力提升自身素质、成就人生理想。

品牌奢侈消费。当消费成为一种文化,青年消费观念向纵深发展,商品品质成为绝大多数青年的追求,这时品牌消费开始在我国消费领域出现并盛行,成为代表性的消费具象。其中,奢侈品牌具有产业优势和文化优势,其塑造的品牌文化具有符号光环效应,正迎合了部分青年追求财富和身份地位的社会目标。在一些青年眼中,奢侈品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是成功人士的标志性附属品,是时尚的代名词。一项针对上海青年的调查表明,上海青年对奢侈品的认识水平和关注度高,实际购买力也较强(85.7%)。①青年是中国奢侈品消费的一个主要群体,非经济契合性是青年奢侈品消费的主要特征之一。奢侈品可以彰显生活品质和品位,但应以购买力和对品牌的认知度为基础,如果不具备一定的收入水平而盲目进行奢侈品消费,是一种非理性消费。而一些受消费主义影响的青年未富先奢,奢侈品的符号压力使他们在消费中纠结与焦虑,这部分青年误以为金钱等同于成功,奢侈品能使人感觉到此人的“品味格调”“经济实力”和“身份地位”,追求奢侈品并不是为了个人消费,缺少自我动机,重物品消费、少文化品味消费。

网红打卡消费。本文的网红打卡是从广义上来讲的。在社交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网红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起初“网红”意为网络红人,从广义上来讲可以理解为在网络上可以搜索到的热门美食、景点、穿搭、民宿、生活方式等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事物。“打卡”可以理解为对某一事物的记录,更可以理解为“到此一游”。当前,网红打卡行为往往是网络社交和线下体验相结合,成为一种新型娱乐消遣方式。正是因为对网红事物的推崇,使得很多人减少考察成本,直接体验感受,也使得打卡行为体现出更多“仪式感”:“我体验了很多人认为好的东西”“我体验了经典”。网红打卡是一种时尚,会让消费者获得心理满足。②这时的青年也可以称之为“优惠券与团购爱好者”,青年不会盲目地追求低折扣而是选择质量好又相对便宜的物品和服务,注重高性价比,越来越追求高品质生活。

电商成为当代青年消费的一个主要渠道。线上交流快捷方便、成本低,从而导致消费品的社交化和动态化,给青年带来了与消费品跨地域跨时间的互动认知甚至情感连接机会,加强了消费者与消费物的联系,很大程度上带来了消费的可能。③成为网红打卡消费品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商品新奇,可以满足青年好奇心或浪漫的需要,二是消费商品或文化消费品质量好,性价比高。当代青年越来越“精明”,他们可以熟练地货比几家。近年来,“消费降级”概念出现,指的是网红商品在保证品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实现物美价廉,青年消费行为的理性化与多元化需求凸显。网红商品不仅能满足青年基本消费需求,又能满足其时尚性消费需要。此外,对于竞争压力较大的当代青年,互动可以使青年与消费品建立“情感连接”,消费成为减压、抚慰、社交的一种方式,能更高层面满足青年的需要。仅青年自己总结的消费类型就有“姐妹型消费”“画饼型消费”“饱腹型消费”“体验型消费”等,在拼单购物过程中体验新奇和快乐,消费社交和情感交流也在增加。很多青年有意识地谋划消费,非常注重性价比和品质,适度消费,精简生活,购买能最大化提升自身幸福感的事物。④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网络推送的令人心动的广告、直播间发放的折扣券、网红对某一产品的强烈推荐等都营造出一种“抢到就是赚到”的假象,营造了“虚假需求”氛围,诱导消费者进行冲动消费。“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冬天的第一顿火锅”等营销口号将爱情、社交与消费捆绑。消费成为部分青年认同并践行的价值选择,他们希望通过消费来获得符号象征,从而得到一种虚假认同感。⑤这些被消费主义裹挟的文化消费和情感消费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误导着青少年的消费价值观,还会干扰他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02

互联网时代的青年价值观:多元与理性并存

作为互联网原住民,“90后”“00后”成长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也深刻影响了他们的价值观。

一方面,互联网让年轻人更容易接触到多元文化和思想。他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价值观,而是更加开放和包容。比如,在国潮消费方面,53.4%的受访者看好国潮风,认为近年来很多产品设计融入中国风元素,有助于推广传统文化。但也有43.8%的受访者对国潮风无感,认为主要还是要看产品本身。在喜欢国潮文化的人中,84.9%喜欢中国风、国潮风格的服饰,还有75.1%的用户表示,沉迷国风穿搭的原因来自于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的提升。这种多元化的价值观,使得年轻人在面对传统与现代的冲突时,能够保持更加理性和开放的态度。

另一方面,互联网也让年轻人更容易获取信息和知识。他们不再盲目相信权威,而是更倾向于通过自己的判断来形成观点。这种理性精神在很多方面都有体现,比如在消费时更加注重性价比,而不是盲目追求品牌;在选择工作时更加注重个人兴趣和职业发展,而不是仅仅看重薪资待遇。

03

面对社会变革:年轻人的积极适应与创新

在社会转型期,年轻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他们不仅要面对激烈的竞争,还要应对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然而,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年轻人展现出了惊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职场上,许多年轻人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就业模式,而是选择创业或者自由职业。他们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开创了新的商业模式和工作方式。比如,许多“90后”“00后”投身于短视频、直播等行业,开创了自己的事业。

在社会参与方面,年轻人也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和责任感。他们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关注社会问题,用自己的方式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比如,在环保、公益等领域,许多年轻人成为了重要的推动者。

04

结语:理解与引导,助力青年成长

年轻人的三观变化,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面对这种变化,我们既要有开放的心态,也要有正确的引导。要理解年轻人的所思所想,尊重他们的个性和选择,同时也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

年轻人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成长,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未来。因此,我们有责任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成为有理想、有担当、有能力的一代新人。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