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资金助力乡村振兴:长岭县和南和区的实践与启示
财政资金助力乡村振兴:长岭县和南和区的实践与启示
财政资金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通过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财政资金为乡村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吉林省长岭县和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区就是财政资金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例证。
财政资金支持的具体项目和成效
在吉林省长岭县,财政资金的支持让种粮大户李宏财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他购置了先进的磨米设备,实现了从入料到研磨、筛选、装袋的一体化作业。"购置农机有资金补贴,购进防潮设备、防虫药剂减免大笔税费,好政策为我们冬粮储存减轻了资金压力,能放心升级设备,提高加工效率和质量,让种粮更有奔头。"李宏财说。
在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区,财政资金则为蔬菜种植产业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南和区农之兴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兵壮介绍,"在财政资金支持下,我们对育苗大棚进行了改造升级,重点加固大棚钢架及骨架,蔬菜育苗基础条件大为改善,进一步提升了抗风险能力。"
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南和区共投入各级财政资金984万元用于设施蔬菜产业提升。其中,2022年投入400万元用于环京津设施蔬菜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项目,主要用于新建大棚、新建日光温室及大棚物联网建设;2023年投入400万元用于受灾设施蔬菜主体开展毁坏棚室重建和受损棚室修复工作;2024年投入66万元用于设施蔬菜生产能力提升。
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和效益
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不仅体现在具体项目的建设上,更体现在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和透明度上。各地通过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资金监管,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在资金使用方面,各地普遍制定了项目管理制度,总体上能够按照资金管理办法规定的支出方向,将资金用于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促进脱贫劳动力就业增收、支持必要的人居环境整治和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等。能够及时拨付资金,聚焦招投标、采购、监理和验收等环节不断加强项目管理,持续推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在资产管理方面,各地严把项目底数关、产权归属关、收益分配关、后续维护关,扎实做好项目资产后续管护,总体上能够按要求明确资产权属、落实后续管护责任,所得收益主要用于促进脱贫户、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增收、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运营维护、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等。
财政资金支持的可持续性
财政资金的支持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要与乡村产业的长期发展相结合,形成良性循环。这需要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管理效能。
当前,农村财务管理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信息化程度不高、专项资金监管不到位、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等。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来逐步解决。
例如,可以借鉴城市和企业的先进经验,开发适合农村特点的财务管理软件,提高财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信息化能力。此外,还需要建立更加严格的监督机制,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合规性。
总结与展望
财政资金的支持,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从长岭县的农机购置到南和区的大棚改造,一个个具体项目的实施,不仅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更激发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展望未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财政资金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需要不断创新资金使用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资金使用的精准性和可持续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