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来袭,你了解它的真面目吗?
带状疱疹来袭,你了解它的真面目吗?
带状疱疹,俗称“蛇胆疮”“蛇盘疮”“蛇缠腰”,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急性皮肤病。其典型症状包括皮肤上出现带状分布的红斑、水疱,伴明显神经痛。专家提醒,一旦发现类似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你知道如何辨别和应对带状疱疹吗?快来一起学习吧!
发病率逐年上升,带状疱疹已悄然年轻化
带状疱疹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据统计,中国每年新增带状疱疹病例约390万,预计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攀升至490万。更令人担忧的是,带状疱疹已悄然年轻化,不再只是中老年人的专利。
带状疱疹的发病率与年龄密切相关。数据显示,50岁及以上人群每年新发带状疱疹病例约156万,且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住院率和病死率均逐渐升高。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年轻人中,带状疱疹的发病率也在上升,这与现代人生活压力大、免疫力下降等因素有关。
病毒潜伏,免疫力下降时伺机而动
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初次感染通常表现为水痘,痊愈后病毒并未消失,而是潜伏在体内感觉神经节中。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如遭遇创伤、疲劳、恶性肿瘤或大病初愈等情况下,病毒便会伺机而动,引发带状疱疹。
疼痛难忍,及时治疗是关键
带状疱疹的典型症状是疼痛,被描述为灼痛或刺痛,随后在受累皮区出现水疱性皮疹。疼痛通常先于皮疹几天出现,且在皮疹消退后可持续数月。皮疹往往在单个皮区出现,通常在4-5周内消退。常见并发症之一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部分患者疼痛持续1-10年甚至更久。
诊断主要基于典型的临床症状,例如皮区疼痛和相同皮区出现簇状水疱。可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确诊。
及早治疗,避免后遗症
治疗带状疱疹的关键是及早使用抗病毒药物。研究显示,发疹72小时内开始使用抗病毒药物效果最佳。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同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使用镇痛药、类固醇等药物缓解症状。
疫苗接种,预防胜于治疗
接种疫苗是预防带状疱疹及其并发症最有效的措施。目前全球有3款上市疫苗:默沙东的Zostavax、葛兰素史克的Shingrix和百克生物的疫苗。其中,Shingrix是目前预防效果最好的疫苗,对50岁以上人群的保护效力可达90%以上。
2023年,Shingrix全球销售额达314.22亿元人民币,中国市场预计2024-2026年采购金额将达206.4亿元。国内方面,百克生物的带状疱疹疫苗于2023年获批上市,打破了进口疫苗的垄断。此外,科兴中维的冻干带状疱疹病毒mRNA疫苗也已获批临床,有望为患者提供更多的选择。
日常护理,这些细节要注意
- 穿着宽松衣物,避免摩擦水疱引起疼痛
- 不要弄破水疱,以防细菌感染或传染他人
- 使用灭菌纱布遮盖患处减少摩擦
- 避免使用成药,遵医嘱使用药物
- 保持规律生活,分散身体不适的注意力
- 饮食上无特殊禁忌,但应避免酒精和辛辣食物
带状疱疹虽然疼痛难忍,但通过及时治疗和合理护理,大多数患者都能顺利康复。重要的是,要提高预防意识,特别是对于中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