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岁钱管理新姿势:家庭会议大揭秘
压岁钱管理新姿势:家庭会议大揭秘
春节期间,孩子们收到的压岁钱如何管理,成为了许多家长头疼的问题。近年来,一些家长通过召开家庭会议,制定详细的压岁钱管理方案,不仅培养了孩子的理财观念,还增强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
家庭会议:压岁钱管理的新方式
惠州市第十小学学生张楷铭、张楷则的家庭,就通过家庭会议制定了一套详细的压岁钱管理方案。两个孩子在龙年春节各收到2500元压岁钱,经过家庭会议协商,决定将压岁钱的90%(即5000×90%=4500元)作为“家庭旅游专项基金”,由妈妈保管。如果孩子在新学期获得“优秀学生”称号,这笔资金将用于奖励暑假的国内研学旅行。剩余的10%(即每人2500×10%=250元)作为“自主专项经费”,由孩子自主保管,用于购买玩具的费用不得超过专项经费的三分之一(即250÷3≈83.33元)。
另一位保险从业人员家长艳芳,则通过家庭会议与两个女儿讨论了零花钱管理,包括压岁钱的使用规则。她每月给孩子们各发10元零花钱,需要孩子们主动领取,并引导她们记账和分类管理。对于压岁钱,她主要为孩子们购买保险,并教她们使用存钱罐和灵活罐以备不时之需。
压岁钱管理背后的教育意义
压岁钱的管理不仅仅是金钱的管理,更是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的重要契机。IFA独立理财顾问、惠州市理财师协会副会长刘东洺建议,将压岁钱的管理和平时的零花钱管理结合起来,通过“4罐储蓄法”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具体来说,就是将零花钱分成4份,对应存进4个存钱罐:爱心罐、储蓄罐、自由罐和大额罐,四罐的占比分别为10%、20%、30%、40%。
其中,爱心罐用于培养孩子的爱心和感恩之心;储蓄罐也称为投资罐,用于投资学习金融知识;自由罐是给孩子日常消费的,但需要做预算和记账管理;大额罐则是让孩子通过储蓄的方式去购买想要的东西或者去实现自己的愿望。
压岁钱的法律属性与管理建议
从法律角度来看,压岁钱是孩子财产的一部分,归属权理应是孩子。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法院通过对一起压岁钱归属纠纷案件的判决,认定压岁钱是长辈基于亲属关系对晚辈进行的财产性赠与,应归未成年人本人所有。因此,父母对孩子的压岁钱,仅有保管权而没有使用权和所有权。
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压岁钱并非是天降横财,更不可能不劳而获。尽管别人给了自己压岁钱,但是同时父母也给了对方的孩子压岁钱,这个钱,其实还是靠父母的劳动和汗水换来的。让孩子明白了压岁钱的性质之后,就可以进一步通过教会他们正确管理和使用自己的压岁钱,借以培养他们的金钱观和理财观。
具体管理方案
4罐储蓄法:将压岁钱分为爱心罐、储蓄罐、自由罐和大额罐,以此培养孩子的财商。
设立专项基金:如“家庭旅游专项基金”、“学习基金”等,既保证了资金的安全,又给予了孩子一定的自主权。
鼓励自主管理:在父母指导下进行预算规划和消费决策,增强孩子的责任感和参与感。
通过这些方式,压岁钱不仅是一份节日的礼物,更成为了一次宝贵的教育机会。它不仅能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还能增进亲子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为孩子的成长注入更多的智慧和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