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场景到动手实践:数学教学三大创新方法
从生活场景到动手实践:数学教学三大创新方法
怎样提高数学薄弱学科措施 ?学生学习成绩不好不是天生的,总有原因,只有找出了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孔子说要因材施教,对待不同的学生就要采取不同的方法。今天,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1)让数学知识生活化
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数学的产生和发展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数学知识生活化,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积极性就会得到提高。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时,让学生指出生活中有哪些是三角形,学生举出许多,他们感受到生活中许多地方都有三角形。最后,出示了屋脊、金字塔、自行车中的三角形,并说出了它们的作用:屋脊设计成三角形是因为南方的雨多,三角形的屋脊可以减轻屋顶雨水的压力,使水快速地流下来;自行车中的三角形使自行车更稳定……学生听了这些非常感叹:原来三角形在生活中的作用这么大。从而使学生了解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好好学习数学对生活是有用的。
(2)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有些题目太抽象,学生不理解题意。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例如教学求篱笆长度问题有的学生就是不能理解为什么求篱笆的长度时,只求平行四边形三条边长度的和,而不求四条边的和。于是我创设了一个情境:拿教室的墙面当围墙,让全班小朋友当篱笆照图的样子围起来,然后问学生:“为什么墙的这一面不围篱笆?”小朋友看看自己围成的形状,明白了,教室的那一面墙已经起到了篱笆的作用,所以不用围四面篱笆,只要围三面篱笆,所以只要求三条边的长度和就可以了。这道题就是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题意。
(3)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图形题的解题能力与学生日常积累有很大关系,有的学生日常积累少,空间能力差,在解有些图形题时就出现了困难。当学生出现了这样的困难时,尽量让学生动手操作,摆一摆。例如,问摆这样的图形一共要多少个正方体?有的学生说要三块,因为他看到的就是要三块正方体。于是,拿出一些正方体,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摆出图中的图形,学生通过动手摆发现了要四块正方体才能摆出这种图形。接着问:为什么你一开始看到的是三块,而实际摆起来却是四块呢?学生说:“因为有一块被盖在了下面,看不到,所以看到的是三块,而实际是四块。”教学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摆,明白了其中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