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保畅通,新交通项目迎战首个春运高峰
科技赋能保畅通,新交通项目迎战首个春运高峰
2025年春运大幕已经拉开,这是深中通道、北京地铁3号线和川青铁路这些新建成的交通项目迎来的首个春运考验。面对春运期间激增的客流量,这些新建交通项目如何运用科技手段提升管理效率?又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障旅客的顺畅出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的应对之道。
智能科技助力交通管理
作为连接珠江口东西两岸的重要通道,深中通道在春运期间面临着巨大的车流压力。为了确保道路畅通,深中通道管理中心依托“粤港澳大湾区骨干高速路网智能交通管控平台”,实现了对自身及周边路段的实时车流量监测。该平台能够预警预测潜在堵点,一旦发生交通事故等异常情况,路网调度中心可以及时掌握现场情况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和交通管控措施。
深中通道全线共设有800多个图像监控设备,确保全方位无死角的监控覆盖。在车流高峰时段,深中大桥桥面上利用无人机进行自动巡查,海底隧道里则运用14台智能巡检机器人进行巡检。这些科技手段的应用,不仅提高了交通管理的效率,更为公众的安全高效出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人性化服务提升出行体验
北京地铁3号线在春运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提升乘客的出行体验。针对春运期间可能出现的客流高峰,地铁3号线加密了发车频次,并加快了进站安检速度。在夜间大客流时段,地铁运营时间将适当延长,同时北京公交也将加密夜班公交的发车频率,做好应急兜底保障。
为了方便赶时间的旅客,地铁朝阳站在客流高峰时段设置了急客通道,并安排志愿者提供引导服务。对于距离开车时间不足15分钟的旅客,车站将提供优先快速进站、安检、检票上车的服务。此外,针对老幼病残孕等特殊群体,车站还提供了全程陪护服务,协助办理乘机手续直至登机,让旅客感受到家的温暖。
恶劣天气应对与安全保畅
川青铁路在春运期间面临着高原复杂气候的挑战。为此,铁路部门与气象单位建立了紧密的合作机制,以获取精准的气象预警信息。在物资储备方面,川青铁路足量储备了融雪剂、防滑料,并配备了高性能除雪设备,确保在恶劣天气来临时各类物资设备能够随时投入使用。
为确保旅客出行顺畅,成都局集团公司通过调整川青铁路动车组列车的始发终到站和运输时刻,合理设置了黄龙九寨、松潘站的动车间隔时间。同时,铁路部门还优化了客运组织方案,加强现场交通组织管理,确保春运期间的运输安全和旅客出行便利。
总结
深中通道、北京地铁3号线和川青铁路在首个春运期间的表现,充分展现了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最新成果。通过智能科技的应用、人性化的服务以及周密的安全保障措施,这些新建交通项目不仅有效应对了春运期间的交通压力,更为旅客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服务水平的持续提升,未来的春运将变得更加高效、安全和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