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00万人患心梗,这些预防和急救知识你必须知道
每年100万人患心梗,这些预防和急救知识你必须知道
11月20日是“中国心梗救治日”,这个特殊的日子提醒我们关注心血管健康,重视心梗的预防和救治。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统计,我国每年约有100万人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其中约一半患者因未能及时就医而失去生命。因此,提高公众对心梗的认识,掌握预防和急救知识至关重要。
专家建议:从生活方式调整入手预防心梗
武汉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陈刚在《名医来了》节目中强调,心梗的预防关键在于改善生活方式。他指出,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是心梗的重要诱因。研究显示,吸烟者心梗风险比非吸烟者高2-4倍,而适量饮酒(每天不超过15克纯酒精)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健康饮食:均衡的饮食对心脏健康至关重要。建议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和低脂肪的蛋白质来源,减少饱和脂肪、反式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
规律运动:最新研究证实,体力活动与心梗患者的死亡率呈负相关。高强度体力活动可使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降低28%,全因死亡率降低17%。即使是对已经植入支架的患者,适度运动也是安全的,不会导致支架脱落。
控制体重:超重和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通过合理饮食和规律运动维持健康体重,有助于降低心梗风险。
规律作息:长期熬夜和睡眠不足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成年人每晚应保证7-8小时的优质睡眠。
管理压力:长期精神压力过大可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适当的放松和心理调适对心脏健康很重要。
关注身体预警信号,把握黄金救治时间
心梗的早期症状可能并不典型,容易被忽视。武汉市第二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马国斌提醒,以下症状可能是心梗的预警信号:
- 胸闷、胸痛,尤其是心前区或胸部中间的压榨性疼痛,持续时间超过20分钟
- 左肩、左臂、颈部或下颌疼痛
- 呼吸困难、恶心、呕吐
- 突发极度疲劳或头晕
一旦发现上述症状,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研究显示,心梗发生后的120分钟是救治的黄金时间,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真实案例:AED助力心梗成功救治
2024年2月4日,山西省晋城市河西镇卫生院成功救治了一名心梗患者。当天下午,患者董某因胸闷、胸痛就诊,医生张俊忠迅速做出诊断并启动紧急救治流程。在患者出现室颤的危急时刻,卫生院配置的AED(自动体外除颤仪)发挥了关键作用。经过5分钟的紧急抢救,患者恢复意识,随后被转送至市人民医院进一步治疗。最终,通过及时植入支架,患者转危为安。
这一案例充分说明,早期识别和快速反应是提高心梗救治成功率的关键。同时,也凸显了AED在公共场所配置的重要性。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54.4万人死于心脏性猝死,其中大部分发生在医院外。AED的普及和正确使用,可以为心梗患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
日常预防要点
定期体检:特别是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应定期监测相关指标,遵医嘱服药。
防寒保暖:秋冬季节是心梗高发期,应注意保暖,避免血管收缩引发心血管事件。
避免过度劳累:过度体力或脑力劳动都可能诱发心梗,应注意劳逸结合。
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情绪大起大落,学会调节压力。
学习急救知识:了解心肺复苏和AED的使用方法,关键时刻可挽救生命。
心梗虽然凶险,但通过合理预防和及时救治,可以显著降低其危害。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关注心脏健康,远离心梗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