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抑郁高发季:你的脑白质还好吗?
秋冬抑郁高发季:你的脑白质还好吗?
秋冬季节,随着白天时间的缩短和阳光的减少,许多人会感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甚至出现抑郁症状。这种现象并非偶然,而是与大脑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密切相关。研究表明,抑郁症不仅是一种心理问题,也与脑部结构和功能的某些异常有关。例如,抑郁症患者脑内的白质完整性会下降,影响调节心境的神经环路。此外,神经递质如血清素的失衡也是导致抑郁症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磁共振成像(MRI)等先进技术,科学家们正在深入探索这些变化背后的机制。如果你或身边的人有类似症状,请及时寻求专业帮助,积极治疗。让我们一起守护自己和他人的心理健康!
秋冬季节为何成为抑郁症高发期?
秋冬季节是抑郁症的高发期,这与光照时间减少、生物钟紊乱和神经递质失衡等因素密切相关。当气候从夏天进入秋天,阳光照射时间变短,人体的生物钟不适应日照时间短的变化,导致生理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从而引发情绪与精神状态的紊乱。
小伍今年26岁,参加工作三年,最近三个月,感觉自己莫名其妙的情绪低落,对所有的事情都失去了兴趣,不想上班,也不想出去玩。较轻的状态下,工作尚能勉强完成,较重时则完全失去工作动力,整天只是躺在床上睡,什么也不干。以前非常喜欢的活动现在也觉得很无聊,根本没兴趣。
小伍也知道自己最近的状态不对劲,也想改善,想把之前积累下来的事情都整理、计划下,让自己“活”过来,但却感到自己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做任何事情,甚至有时会觉得活着没什么意思,出现轻生的念头。
类似的患者还有很多。前不久,一位母亲带着10岁的儿子前来咨询,原因是儿子的情绪不佳、学习成绩下降近,近来感到症状加重,心情压抑、沉闷,注意力不集中,食欲也有所下降,晚上睡眠不佳,而失去了往日热情、主动的表现,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其实这位患儿可能患了一种在秋冬季发病率颇高,由性格内向、孤僻离群、考试紧张、自信心受挫诱发,加上天气变化所引起的情绪波动,引起的抑郁症状。
人体间脑脑前丘和丘脑之间有一腺体叫松果体,当光线十分强烈时松果体就受到抑制,分泌的物质减少;当光线昏暗或阴雨天,松果体分泌的荷尔蒙就增多,而甲状腺素的浓度相对降低,细胞变得极不活跃,导致由于沉闷、乏力,觉得脑子转不了弯,对事缺乏热情。
当气候从夏天进入秋天,阳光照射时间变短,人体的生物钟不适应日照时间短的变化,导致生理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而出现了情绪与精神状态的紊乱,所以秋冬季节是抑郁症的高发期。这个季节,一般人很容易陷入抑郁状态,而已经有抑郁症的患者则有可能加重病情,甚至产生自杀的念头。
抑郁症与大脑结构的关联
抑郁症不仅是一种心理问题,更与大脑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密切相关。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的大脑在多个区域都存在异常:
海马体萎缩:海马体是负责记忆和情绪调节的关键区域,抑郁症会导致其体积缩小,影响记忆力和认知能力。
杏仁核活跃度增加:杏仁核负责处理情绪反应,其过度活跃可能导致情绪控制困难。
前额叶皮层异常:这一区域负责决策、注意力等高级认知功能,抑郁时其活动减弱,导致思维迟缓和专注力下降。
这些变化共同作用,使患者出现思维缓慢、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严重时甚至感觉大脑“掏空”或陷入混乱状态。
最新研究:神经递质失衡与抑郁症
日本横滨市立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发现,谷氨酸能突触功能在不同脑区的不平衡,能够影响不同的精神疾病的状态。相比健康人,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和ASD患者具有脑区特异性AMPAR密度变化,这几种疾病可以由AMPAR分布模式特异性表征。研究结果发表在了《分子精神病学》杂志上。
这项研究纳入了149例精神疾病患者,包括42例精神分裂症、37例双相情感障碍、35例抑郁症和35例ASD,以及70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接受了使用[11C]K-2示踪剂的PET扫描。[11C]K-2 PET是研究团队此前开发的首个可视化和量化人脑AMPAR密度的技术。
注射示踪剂后30-50分钟,白质和全脑的标准化摄取值比(SUVR30-50minWM,SUVR30-50minWB)分别代表了AMPAR密度绝对值和脑区间AMPAR密度相对值。
在健康志愿者中,皮层、壳核和小脑的AMPAR密度较高。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膝前和膝下前扣带回皮层、扣带回皮层、海马、海马旁回、上颞回、左楔叶、右顶叶、包括屏状核在内的后侧岛叶、丘脑和尾状核中的脑区间AMPAR密度相对值与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的症状评分存在显著负相关性,阴性症状也在相似的脑区中有显著负相关性,两种症状在一些脑区中有重叠,也有一些症状特异性脑区。
由此,研究人员证实,谷氨酸能突触功能障碍的脑区会影响精神分裂症的疾病严重性。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A)与阴性症状(B)相关脑区,以及与症状评分的关联与健康志愿者相比,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包含前扣带回皮层和相邻额叶皮层的额叶脑区,以及包含前岛叶和屏状核的侧脑区,脑区间AMPAR密度相对值显著下降;反之,枕叶、壳核、上颞叶和小脑的脑区间AMPAR密度相对值显著增加。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广泛皮层区域、脑岛和小脑的AMPAR密度绝对值显著低于健康志愿者。
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人相比的AMPAR密度有差异的脑区研究人员在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和ASD患者中重复了同样的测量和比较。在抑郁症中,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些与精神分裂症、双向情感障碍和ASD的不同,与健康志愿者相比,抑郁症患者在AMPAR密度绝对值和脑区间AMPAR密度相对值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最后,研究人员总结了根据AMPAR分布所确定的在精神疾病中受影响的常见脑区,这部分分析只采用了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和ASD患者的数据,排除了抑郁症患者。与健康志愿者相比,脑区间AMPAR密度相对值通常在前扣带回皮层、额上回、额中回、眶回、直回和前岛叶中下降,在颞上回和楔叶中增加。
类似的,AMPAR密度绝对值通常在前至中扣带回皮层、额回、眶回、直回、顶回、枕中回、右舌回、前岛叶、壳核、尾状核苍白球、左侧丘脑和小脑中下降。
脑区间AMPAR密度相对值(A)和AMPAR密度绝对值(B)变化相关脑区综上所述,研究人员认为,AMPAR的系统性减少和脑区之间的分布不平衡可能是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和ASD等精神疾病发病机制的基础。与健康人相比,AMPAR密度存在差异的脑区可能能够作为疾病的特征脑区,无论疾病严重程度如何,特征脑区都存在。
他们还提出了一种假设:特征脑区首先可能是由于遗传因素等形成的,在某些应激因素诱导下,特征脑区的AMPAR发生变化,并产生症状。未来,研究人员希望通过动物研究进一步表征AMPAR分布的表型与发病机制之间的因果关联。
如何预防和应对季节性抑郁症?
虽然季节性抑郁症令人困扰,但通过科学的方法,许多症状可以得到缓解:
心理疗法:包括冥想、倾诉、深呼吸和听音乐等,可以帮助患者调节情绪,减轻焦虑和抑郁。研究表明,经常进行心理调节的患者,其症状缓解率可达到60%左右。
适度运动:每天进行适度的运动,如散步、跑步、瑜伽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免疫力。运动还能刺激大脑分泌内啡肽等神经递质,改善情绪状态。据统计,坚持每天运动的患者,其抑郁症状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不运动的患者。
药物治疗:对于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抑郁药物,如帕罗西汀等,以调节大脑中的神经递质水平。
光照疗法:每天在室外晒太阳约30分钟,或使用光疗箱进行治疗,可以抑制褪黑素的分泌,改善情绪状态。研究显示,光照疗法对于季节性抑郁症的有效率可达70%左右。
生活方式调整:
- 规律运动(如跳绳),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释放负面情绪。
- 手指灵活性训练(如弹钢琴或打字),刺激大脑恢复。
- 健康饮食和充足睡眠,为大脑提供必要的营养和支持。
- 社交支持:与家人朋友交流,建立情感连接,有助于缓解孤独感和抑郁情绪。
抑郁症是一种复杂的疾病,需要综合治疗。如果你或身边的人出现相关症状,请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并在医生指导下制定合适的康复计划。记住,抑郁症是完全可以预防和治愈的,及早寻求帮助是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