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银幕到温哥华:胡蝶晚年生活侧记
从银幕到温哥华:胡蝶晚年生活侧记
1989年4月23日,加拿大温哥华天气晴朗。82岁的影后胡蝶安详地躺在床上,窗外,天很蓝,阳光柔和,一只蝴蝶不时在窗外飞舞。胡蝶眼神有些迷离,嘴角泛出笑意,喃喃着:“蝴蝶,要飞走了……”
从上海到温哥华:一位电影皇后的隐退
1975年,胡蝶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移民加拿大温哥华。彼时的她,已经告别了银幕上的风光,选择在异国他乡开始一段全新的生活。这一决定,源于她对平静生活的渴望,也源于对家人的思念。胡蝶的子女定居在加拿大,为了与家人团聚,她毅然选择离开熟悉的香港,来到这个陌生而宁静的城市。
初到温哥华,胡蝶选择了一个靠海的住所。她住在英吉利海滩附近一座滨海大厦的25层,从窗户望出去,便是无边的海景。这个一居室的套间虽然面积不大,但布置得精致舒适。卧室里,还摆放着她与前夫潘有声的合影,那是她心中永远的牵挂。
平凡生活中的真实与动人
在温哥华的日子里,胡蝶过着规律而充实的生活。每天早睡早起,天气晴朗时,她会带一包爆米花和花生米下楼,在海边散步。随着她撒下的食物,一大群鸽子和松鼠会围在她身边,给她带来不少乐趣。
为了更好地融入当地生活,胡蝶还报名参加了英语培训班。在那里,她结识了刘慧琴,两人很快成为好朋友。在英语班的课堂上,她没有了往日的趾高气昂,而是平易近人,像一个普通的老人一样享受学习的乐趣。
胡蝶的社交生活也十分丰富。每周总有两天,她会约上老姐妹们打麻将,每次输赢只有几块钱,纯粹是作为一种消遣。打完麻将后,大家会一起分享各自带来的食物,或者一起去唐人街AA制吃饭。胡蝶从不以名人自居,总是平等待人,享受着普通人的真情友谊。
除了日常的社交活动,胡蝶还积极参加各种协会举办的社会活动,包括电影和公益方面。在自家院子里种花种草,也成为她陶冶情操的一种方式。这些看似平凡的活动,却让她的生活充满了意义和乐趣。
晚年的情感世界
在胡蝶的心中,始终有两个男人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一个是她的前夫潘有声,另一个是她的挚友朱坤芳。
潘有声离开她已经20多年,但从未从她的心中隐退。卧室里摆放的合影,是她心中永远的温柔。而朱坤芳,则是她在晚年生活中最重要的精神支柱。这位比她小四岁的朋友,给予了她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他们曾考虑过结婚,但最终选择保持一份可以依托及信赖的友情。
1983年秋,朱坤芳赴西雅图洽谈商务,不幸突发心脏病去世。胡蝶被电话告知这个消息时,感到无比悲痛。朱坤芳的离世,夺去了她生活中最后的依赖和欢乐。因为各种原因,她无法亲自送朱大哥最后一程,这成为她心中永远的遗憾。
思乡与归宿
尽管在温哥华的生活平静而充实,胡蝶始终无法忘记自己的家乡。她常常站在窗前,望着远方,试图通过这样的方式缓解思乡之情。她曾表示,希望能有机会回到家乡看看,但因为年轻时的一些经历,这个愿望最终未能实现。
胡蝶曾说:“退出电影的舞台,但未退出生活,在人生的舞台上,我也得要演好我的角色。”在温哥华的岁月里,她确实演好了一个普通老人的角色。她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平静与满足。
1989年4月23日,胡蝶在温哥华去世,享年82岁。临终前,她喃喃着:“蝴蝶,要飞走了……”这句话,仿佛是对她一生的总结,也是对这个世界最后的告别。在温哥华的岁月里,胡蝶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