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电子烟使用率超10%,专家:低龄化成瘾性亟待关注
大学生电子烟使用率超10%,专家:低龄化成瘾性亟待关注
近年来,电子烟在大学生群体中悄然流行,成瘾现象日益严重,不仅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2021年中国中学生和大学生烟草流行监测结果显示,大学生使用过电子烟的比例为10.1%,现在使用电子烟的比例为2.5%,均高于2018年全国成人烟草调查结果。更令人担忧的是,电子烟使用率在中学生中甚至高于大学生,2021年中学生使用过电子烟的比例为16.1%,现在使用电子烟的比例为3.6%。这一数据表明,电子烟的使用呈现明显的低龄化趋势。
大学生为何对电子烟“情有独钟”?
一项针对美国青少年的研究揭示了电子烟流行的背后动机。研究显示,青少年因无聊、放松和社交影响选择吸烟,约70%近乎每日使用电子烟的青少年表示放松是主要动机。尼古丁作为一种高度上瘾的物质,其对大脑的影响尤为显著,尤其是在青少年大脑仍在发育的关键时期。研究表明,尼古丁会干扰大脑中的奖赏系统,影响情绪和冲动控制,进而可能导致长期的心理健康问题。
电子烟成瘾背后的“心理密码”
电子烟的使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正日益引起关注。研究表明,青少年在使用电子烟时,往往伴随着焦虑、抑郁和自杀倾向的增加。这种现象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心理机制和社会环境的交织。根据一项由美国心脏协会进行的调查,吸烟和电子烟使用的青少年中,约60%的人报告有焦虑症状,而非吸烟者的这一比例仅为40%。此外,超半数的电子烟用户表示经历过抑郁症状,这一比例远高于非用户的25%。
青少年吸烟的动机多种多样,其中一种常见的心理机制是将吸烟视为应对压力的方式。许多青少年在面临学业压力、社交焦虑或情感困扰时,可能会选择电子烟作为一种短期的缓解手段。正如密歇根大学的研究所指出,近70%的近乎每日使用电子烟的青少年表示,他们吸烟的主要原因是放松。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青少年对放松的渴望,也揭示了他们在心理健康支持方面的迫切需求。
然而,这种看似有效的应对机制实际上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尼古丁的使用会干扰大脑的奖赏系统,影响情绪调节和冲动控制,这在青少年尚未发育完全的大脑中尤为明显。研究表明,青少年在使用尼古丁后,可能会经历更高的焦虑和抑郁症状,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吸烟导致心理健康问题,而心理健康问题又促使他们继续吸烟。
英国大学生的“电子烟困境”
英国大学生的电子烟使用情况同样令人担忧。根据The Tab的最新调查,超过一半的大学生表示他们对电子烟上瘾。在所有承认吸烟的学生中,有52%的人在开始使用电子烟之前从未吸烟,34%的人表示他们会在一天或一夜的时间里使用完一支一次性电子烟。在开始吸烟之前使用电子烟的学生比例也在不断增加。
如何破解电子烟成瘾难题?
面对电子烟成瘾这一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多管齐下,综合施策。首先,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研究表明,许多青少年将电子烟视为应对压力的工具,但这种短期的“解脱”实际上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进一步恶化。因此,学校和社区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青少年识别并健康应对压力和情绪问题。通过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和支持,能够为青少年创造一个更安全的环境,帮助他们远离电子烟的诱惑。
其次,家庭支持同样不可或缺。家长应与孩子保持开放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和压力来源,及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引导。同时,家长也应以身作则,避免在孩子面前使用电子烟,营造无烟的家庭环境。
此外,政策制定者也应加强监管,严格执行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的规定,并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同时,应加强对电子烟广告的管控,避免其对青少年产生不当影响。
最后,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为青少年创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通过开展各类有益身心的活动,帮助青少年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减少他们接触电子烟的机会。
电子烟成瘾问题的解决需要时间,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从心理机制入手,综合运用教育、家庭支持和政策干预等手段,相信我们能够帮助青少年摆脱电子烟的困扰,守护他们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