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苏轼黄州岁月:康震VS康辉解读《定风波》

创作时间:
2025-01-22 06:00:4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苏轼黄州岁月:康震VS康辉解读《定风波》

苏轼在黄州的岁月,是他人生中最为艰难的时期之一。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苏轼,带着死里逃生的庆幸和前途未卜的迷茫,从开封南下,前往千里之外的黄州(今湖北黄冈)。初到黄州时,苏轼因乌台诗案的牵连而感到孤独和恐惧,只能晚上出门。经济上也非常困难,通过严格预算和自己做饭来维持生计。他研究佛学和史书来消解痛苦,逐渐调整心态。开始尝试各种活动,如烹饪(发明东坡肉)、酿酒等,以积极态度面对困境。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苏轼创作了《定风波》。这首词不仅展现了苏轼面对人生风雨的豁达态度,也凝结了他在逆境中保持乐观、豁达的生活智慧。

01

《定风波》的创作背景

《定风波》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担任团练副使。一次春日出游途中遇雨,同行者皆感狼狈,唯独苏轼泰然自若,吟咏徐行,并因此创作了这首词。

02

词句赏析

上片写雨中情景和感受。“莫听穿林打叶声”,表达对风雨的淡然;“竹杖芒鞋轻胜马”,体现不畏艰难的心态;“一蓑烟雨任平生”,展现面对人生风雨的从容。

下片述说雨后境遇和思考。“料峭春风吹酒醒”,描绘雨后的微冷与清醒;“山头斜照却相迎”,象征困境后的希望;“也无风雨也无晴”,表达超越自然变化的内心平静。

03

康震VS康辉:不同的解读视角

关于这首词的解读,著名文化学者康震教授和央视主持人康辉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释。

康震教授认为,这首词反映了苏轼看淡名利的心态转变。他说:“一个人只有放下所有的名誉,虚名也好,浮名也罢,全都放下。真正能够握在自己手中的,就是自己对生命的把握,这就是苏轼的真面目。”康震教授强调,苏轼通过这首词展现了他从高位跌落后,在心态上的自我调整过程。

康辉则强调了词中展现的信心与勇气。他认为,苏轼这首词的主题是谈论人们在面对挫折和风波时的“信心”与“勇气”。这种解读更侧重于词作带给世人的“正能量”。

两位专家的观点各有侧重,但都突出了苏轼面对逆境时的积极态度和智慧。

04

现代启示

苏轼的《定风波》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词作,更是他面对人生风雨的态度写照。在这首词中,苏轼展现了即使身处困境也能保持乐观豁达的精神境界。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这种心态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中国词学研究会会长王兆鹏教授曾总结苏东坡的自我心理疗愈公式“匹如当初”——人最大的痛苦是失去的痛苦,苏轼把自己的心理调整回到初始状态,就不那么痛苦了。“善于放下,不要老是挤在窄处,而是把无聊的生活变成有趣的生活,把人生的低谷转化为生命的高峰,最终回到人生宽处,这点非常值得现代人学习。”

苏轼在黄州的生活不仅成就了他的文学巅峰,更展现了他面对逆境时的坚韧与智慧。他教会我们,无论环境如何变化,内心的平静和乐观才是最重要的。让我们一起从苏轼的作品中汲取力量,学会如何优雅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