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青衣、食春盘、剪彩燕:古代春节习俗里的文化密码
穿青衣、食春盘、剪彩燕:古代春节习俗里的文化密码
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不仅是一个休息和团聚的时刻,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从古至今,人们通过各种习俗来庆祝这个节日,这些习俗不仅是简单的习惯,更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本文将为您介绍五种古代春节习俗,让我们一起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穿青衣
立春日,夜漏未尽五刻,京师百官皆衣青衣,郡国县道官下至斗食令史皆服青帻,立春旛,施土牛耕人於门外,以示兆民。
——《后汉书礼仪志》
古人认为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青色象征着生机勃勃的生命力。因此,穿青衣成为迎接春天的一种仪式。这种习俗不仅在平民中流行,连达官贵人也会参与,以示与“天”相合。
饮梅花酒/椒柏酒
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董勋云:俗有岁首用椒酒,椒花芬香,故采花以贡樽。正月饮酒先小者,以小者得岁,先酒贺之。老者失岁,故后与酒。
——《荆楚岁时记》
梅花酒,元日服之却老。
——《四民月令》
花椒在古代常被用来制作饮料,如《楚辞》中就有“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的记载。椒柏酒不仅是一种饮品,更寄托了人们对新年的祝福和对长寿的向往。
食七菜粥
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
——《荆楚岁时记》
这种粥的来源与《圣经》中的情节有异曲同工之处,“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用七种早春时节的新鲜时令蔬菜,可以除旧迎新去除晦气。
食春盘/咬春
立春日,春饼生菜,号春盤。
——《四时宝镜》
东晋李鄂立春日,命以芦菔、芹芽为菜盤,相餽贶。
——《摭遗》(没查到这本书)
立春日,食生菜,取迎新之意。
——《齐人月令》
新春日献辛盘。虽士庶之家,亦必割鸡豚,炊面饼,而杂以生菜、青韭芽、羊角葱,冲和合菜皮,兼生食水红萝卜,名曰咬春。
——《帝京岁时纪胜》
春盘主要是用韭菜、葱等新鲜蔬菜制作,如果只是摆放在盘子里就称为“摆春”,如果做成春卷则称为“咬春”。
剪彩绸为燕子,做头饰迎春
立春之日,悉剪彩为燕戴之,帖“宜春”二字。
——《荆楚岁时记》
燕子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幸福和美满,经常成双成对出现。人们在立春这天剪彩绸做成燕子形状的头饰,并贴上“宜春”二字,寄托了对新一年幸福美满、健康安乐的祝愿。
在中国古代,春节还有许多其他有趣的习俗。这些习俗不仅是简单的习惯,更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那么,在你的家乡,现在还有哪些有趣的春节习俗呢?
本文原文来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