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处作业人员健康管理,这几点必须知道!
高处作业人员健康管理,这几点必须知道!
高处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管理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涉及健康标准、体检要求、心理健康、培训教育以及权益保障等多个方面。只有全面保障他们的职业健康,才能有效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健康标准:严格准入是安全的前提
高处作业是指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米以上(含2米)进行的作业,具有较高的安全风险。因此,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必须满足一定的健康标准。根据相关规定,高处作业人员必须持有《高处作业证》,并经过专业培训,确保其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作业前,作业人员应检查《高处作业证》,确认安全措施落实后方可施工。
体检要求:定期检查是预防的关键
高处作业人员需要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确保没有高血压、心脏病等不适合高空作业的疾病。具体来说,报考者需通过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全面体检,确保无色盲、色弱等视力问题,且无高血压、心脏病、癫痫病等妨碍高空作业的疾病。这些检查项目旨在确保报考者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做出反应,有效应对突发状况。
心理健康管理:关注精神健康同样重要
高处作业不仅对身体健康有要求,对心理健康也有一定影响。研究发现,患有抑郁症的海员达25%,患有焦虑症的约有17%,而曾经想过自杀或自残的约有20%。船员心理健康的总体检出率处于正常范围,但多数船员处于亚健康状态。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自我调节情绪,但面对重大困难和挑战时,心理动能和弹性欠缺,难以维持持续的积极状态。
这种亚健康状态在各维度中表现明显,超过70%的船员在不同维度存在亚健康情况,反映出船员群体心理健康问题的普遍性。在积极心理维度中,希望不足的船员占比最大,达22%。这些船员对自身和未来缺乏期待,内驱力不足,影响其在职业发展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在消极心理维度,强迫高风险船员占比达15%,他们常常陷入明知不必要却无法摆脱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如过度检查,这不仅耗费精力,还对工作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培训和教育:提升安全意识和技能
高处作业人员需要接受严格的安全培训和健康教育。培训包括理论培训和实操培训两部分。理论培训通过APP进行在线学习,并完成课后习题;实操培训则是对考生心理素质和专业要求的全面提升,确保高空作业的安全性。
权益保障:维护合法权益是根本
高处作业证是从事高处作业的法定要求,持证上岗可以确保作业人员具备相应的安全知识和技能,保障工作安全。同时,持证人员经过专业培训,掌握了高处作业的安全操作知识和技能,可以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此外,高处作业人员还享有工伤保险、职业病防治等权益,这些权益为他们的职业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
高处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管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只有全面保障他们的职业健康,才能有效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促进安全生产和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