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小龄童:章氏猴戏传承人的艺术人生
六小龄童:章氏猴戏传承人的艺术人生
近日,六小龄童在上海图书馆讲述章氏猴戏百年传承,引发广泛关注。作为“章氏猴戏”第四代传人,六小龄童不仅分享了自己与父亲六龄童的艺术生涯,还介绍了猴戏的起源和发展。今年正值六龄童先生诞辰100周年,六小龄童通过讲述家族故事,展现了猴戏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
章氏猴戏的百年传奇
章氏猴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六小龄童的祖父——章廷椿。章廷椿是浙江绍兴人,自幼酷爱戏曲,尤其擅长猴戏表演。他创立了独特的猴戏表演风格,将绍剧与猴戏完美融合,开创了章氏猴戏的先河。
六龄童(章宗义)是章氏猴戏的第二代传人,也是六小龄童的父亲。他自幼随父学艺,13岁登台演出,在绍剧中扮演孙悟空,深受观众喜爱。六龄童的表演风格独特,将绍剧的唱、念、做、打与猴戏的灵动、活泼完美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六龄童猴戏”。
六龄童的次子小六龄童(章金星)是章氏猴戏的第三代传人。他3岁随浙江省绍剧团演出,8岁成为正式学员,主演过《打半山》《齐王哭殿》等传统剧目,并在现代戏《智取威虎山》《血泪荡》中有出色表现。1957年,他在上海中苏友好大厦表演《大闹天宫》后,还曾获周恩来总理接见并合影。然而,小六龄童17岁时因白血病不幸去世,这对六小龄童的艺术生涯产生了深远影响。
六小龄童的艺术成就
六小龄童(章金莱)是章氏猴戏的第四代传人。他8岁起跟随父亲学艺,高中毕业后考入浙江省昆剧团艺校,专攻武术。1981年,他在电影《阿Q正传》中客串革命党成员,开始涉足影视圈。
1982年,六小龄童在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出演孙悟空。该剧拍摄历经6年,播出后轰动一时,此后三十余年内重播次数超过3000次。六小龄童凭借对孙悟空形象的精彩演绎,获得了1988年中国电视剧“飞天奖”特别奖、第六届中国金鹰奖最佳男主角奖,赢得了“当代美猴王”的美誉。
近年来,随着《黑神话:悟空》的爆火,六小龄童的口碑有所回暖。他在多个场合表示,希望更多人关注西游文化和猴戏艺术,强调“改编不是乱编,戏说不是胡说”,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执着。
争议与反思
近年来,六小龄童面临不少争议。2016年,他因“春晚事件”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2017年,导演杨洁去世时,他被指“灵堂卖片”。这些事件引发网络热议,甚至形成了“六学”这一网络文化现象。
然而,随着误解逐渐澄清,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六小龄童。他坚持传统猴戏艺术,对西游文化的捍卫和对孙悟空形象的执念,体现了文化传承者的责任感。正如他自己所说:“我的心愿是,哪怕听起来狂妄,我也希望一千个观众心中,只有我一个美猴王,这就是我的努力方向。”
结语
六小龄童作为章氏猴戏的传承人,不仅塑造了经典的孙悟空形象,更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推广。他用一生坚守猴戏艺术,展现了中国传统戏曲的独特魅力。在争议与反思中,六小龄童的艺术追求和文化担当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