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六龄童章金星:英年早逝的戏剧天才
小六龄童章金星:英年早逝的戏剧天才
1957年12月15日,上海中苏友好大厦内,一场精彩的绍剧演出正在进行。台上,一位年仅7岁的小演员饰演罗猴,动作敏捷,表情生动,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演出结束后,一位伟人走上舞台,将这位小演员抱起,开怀大笑。这位伟人就是周恩来总理,而这位小演员,就是章金星,艺名“小六龄童”。
小六龄童出生于一个戏剧世家,他的父亲六龄童和伯父七龄童都是著名的绍剧演员。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小六龄童从小就对戏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3岁就开始随浙江绍剧团演出,8岁成为正式学员,展现出了非凡的戏剧天赋。
在绍剧传统戏中,小六龄童主演了《西游记》《打半山》《齐王哭殿》等剧目,塑造了多个经典角色。在现代戏中,他也在《智取威虎山》《血泪荡》《节振国》等剧中展现了出色的表演才能。他的表演自然生动,深受观众喜爱。
1966年4月13日,小六龄童因患白血病去世,年仅16岁。他的离世,不仅让家人悲痛欲绝,也让无数喜爱他的观众感到惋惜。然而,他短暂的艺术生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表演艺术被后人传颂。
小六龄童的离世对他的弟弟六小龄童影响深远。六小龄童在《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深受二哥的启发。他曾深情地说:“如果我演好了孙悟空,就能见到二哥了。”这句话,成了他对二哥的深切怀念,也成了他艺术追求的动力。
六小龄童8岁起跟随父亲学习武艺,1981年在电影《阿Q正传》中客串角色,正式踏入影视圈。1982年,他开始在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出演孙悟空。该剧历经6年拍摄,播出后轰动全国,重播次数超过3000次。六小龄童凭借对孙悟空形象的精彩演绎,赢得了“当代美猴王”的美誉,获得了1988年中国电视剧“飞天奖”特别奖和第六届中国金鹰奖最佳男主角奖。
小六龄童虽然英年早逝,但他的艺术精神在六小龄童身上得到了传承和发扬。每当人们看到六小龄童饰演的孙悟空,仿佛就能看到小六龄童的身影。兄弟二人,一前一后,共同塑造了一个经典的“美猴王”形象,成为中国戏剧史上的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