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砥柱铭》:史上最贵书法的收藏价值
黄庭坚《砥柱铭》:史上最贵书法的收藏价值
2010年6月3日晚,北京保利拍卖会上,一幅北宋书法家黄庭坚的《砥柱铭卷》以3.9亿元落槌,加上佣金,最终成交价高达4.368亿元,创造了中国书画拍卖史上的新纪录。这幅全长8.24米、包含82行407字的行书作品,不仅展现了黄庭坚精湛的书法技艺,更凝结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精神。
《砥柱铭》:大禹治水精神的书法呈现
《砥柱铭》是黄庭坚抄录唐代魏征所作的《砥柱铭》,内容描绘了大禹治水的伟大事迹。大禹治水的故事在中国文化中广为流传,象征着坚韧不拔和为民之志。黄庭坚通过这件作品,将这一精神具象化,凝聚在文字间。
历经千年流转的珍品
《砥柱铭》的流转历史颇为跌宕起伏。在1095年前后创作完成后,这件作品曾被王厚之、贾似道、项元汴等多位收藏家珍藏,见证了中国书法的兴盛与变迁。20世纪上半叶,卷宗曾远渡日本,后再流回台湾。2004年从有邻馆流到台湾一个藏家手中,最终在时隔915年之后,现身于北京。
艺术价值与鉴定标准
从艺术角度看,《砥柱铭》的书法风格融合了行楷的流畅与隶书的力度,展现出在书法艺术革新中取长补短的特征。比如卷首的“维十有一年”字样,字形严谨,运笔流畅,显示了黄庭坚对于字形结构的深刻理解。此外,其极具感染力的字形、笔墨的变化,令人不禁为之倾倒,彰显了书法作为艺术表达的独特魅力。
为了验证这件作品的真伪,书法界曾经历过一番审视。在乾隆年间,它因风格差异而被一度判定为赝品。而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傅申先生通过深入的研究,将其准确地确认为了黄庭坚的真迹,并指出这是其书风转型时期的重要象征。
收藏价值的体现
《砥柱铭》的天价成交,体现了当代市场对这一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这件作品在南宋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青睐,后来明朝末年又入了当时书画收藏鉴定大家项元汴法眼,项氏于其上钤盖有60余方印章,可见其珍惜程度。
近年来,书法作品的市场表现一直备受关注。以恭亲王奕訢为例,他的书法作品价格在每平尺2~10万元之间,最高可达20万元。而《砥柱铭》以4.368亿元成交,平均每字价值超过70万,充分体现了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结语
《砥柱铭》不仅是黄庭坚艺术成就的巅峰,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历史背景,成为不可或缺的文化瑰宝。这件作品的价值不仅在于其金钱的象征,更在于作品背后对于人性与道德的深刻反思。黄庭坚以其作品传达的精神,提醒我们在动荡的世道中,如何坚守原则、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