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平米基地、20种动物:长兴湖小学打造立体劳动教育模式
2000平米基地、20种动物:长兴湖小学打造立体劳动教育模式
“老师,我抓到了一只大公鸡!”“老师,这个鸡蛋是我捡的!”2024年12月27日,长兴湖小学的劳动与实践教育基地里一片欢腾。这一天,学校正在举行2024年劳动实践活动总结会,而表彰方式却别出心裁——老师们带领孩子们前往基地,亲手捡鸡蛋、抓鸡鸭,作为一年来劳动实践的奖励。
这份特别的奖励背后,是长兴湖小学创新劳动教育的生动实践。自2023年起,学校开辟了一处约2000平方米的劳动与实践教育基地,分为养殖孵化区、小动物游乐区、蔬果种植区、实践操作区和科学探究区。孩子们按年级、班级领取任务,参与种植和养殖活动。
在养殖区,近20种动物在此安家,从常见的鸡鸭到珍稀的鹦鹉、鹌鹑、鹧鸪、孔雀等;种植区则是一片绿色的海洋,除了各类蔬菜,还有果树、药材、花卉等竞相生长。最特别的是,2024年7月,学校还引进了4只小鸵鸟,由五六年级的学生专职喂养。经过孩子们的精心照料,小鸵鸟们已经从两斤重的幼崽长成了比许多孩子还高的“大个子”。
“我们给它们取名叫‘米鸵鸵’‘饭鸵鸵’‘香鸵鸵’‘甜鸵鸵’,希望它们能健康成长。”参与喂养的小学生谭璇说。在基地里,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搭配营养餐、切菜喂食,还懂得了定期检查保温箱、夜间巡视等细致入微的照顾方法。
辛勤的付出总有回报。当孩子们一手拿着奖状,一手拎着自己亲手养殖的鸡鸭时,那份成就感和喜悦溢于言表。首批“劳动小达人”带着这份特别的奖品回家时,家长们也纷纷点赞,为孩子的成长与收获感到欣慰。
“劳动不仅带来了快乐,更孕育了甜蜜的果实。”长兴湖小学教师彭小玲说。2024年4月,孩子们种植的香水百合大丰收并全部售罄;9月教师节,他们将亲手制作的卤鸡蛋送给老师;12月,在浏阳市义务教育成果观摩活动中,孩子们设立卤蛋、金桔柠檬茶、泉水浸萝卜等美食摊位,收获了众多好评。
“劳动之路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遭遇过挫折,最终这些挫折成为我们劳动实践的新课题——对‘生命意义’的探知。”学生谭璇回忆道。在养殖鸽子的过程中,有的小鸽子因缺乏经验而夭折,孩子们将逝去的小生命安葬并立下墓碑,从中学会了珍惜生命。
长兴湖小学的劳动实践教育不仅停留在表面,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他们尝试将风扇外壳改造成鸟笼,自制遥控船驱赶偷吃泥鳅的小鸟,用废稻谷、木屑等材料制作绿色底料,既分解粪便又除臭。这些创意不仅解决了实际问题,也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环保意识。
“劳动实践所蕴含的丰富知识,远远超越了传统课堂的范畴。”彭小玲说。2024年浏阳市科技节上,学校4名学生结合在基地的所见所闻,撰写的《孵化养殖及初步构建种养结合生态模式的科学探索报告》荣获一等奖。同年11月,孩子们还带着基地种植的蔬菜和养殖的土鸡,走进浏阳市善爱港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老人们准备了一顿丰盛的晚餐,将劳动的价值与感恩的心意传递给更多人。
长兴湖小学的劳动实践教育得到了家长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学校计划进一步拓展这一模式,在教学楼的闲置角落打造更多“种养探究学习小空间”,让劳动实践的理念在校园内开花结果。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设计,让孩子们接触和了解更多种植、养殖相关知识。”长兴湖小学校长黎超表示,学校将继续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推进与实施,重点开发、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资源和场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提升教育质量,同时加强与家长、社会各方的互动,致力于培养符合新时代需求的综合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