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茶叶和魔芋:致富路上的“黄金搭档”
安康市茶叶和魔芋:致富路上的“黄金搭档”
安康市位于陕西省南部,秦巴山区腹地,这里山清水秀,气候温润,土壤富含硒元素,为茶叶和魔芋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近年来,安康市依托这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茶叶和魔芋两大特色产业,不仅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也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茶叶:绿水青山间的“金叶子”
“安康富硒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47.75亿元,连续五年位列全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百强榜前20强。这一成绩的背后,是安康市茶产业的蓬勃发展。
目前,全市茶园面积已突破111万亩,茶产业成为安康富民强市、乡村振兴的首位产业。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支撑下,粮桑复合种植成功探索出“9215”模式,桑树行间留9尺种植粮食作物、桑树栽植两行占地2尺、桑树株距1.5尺,实现粮食安全生产和乡村特色产业协调发展。林下种植、庭院种植等模式有效提高了山区土地的产出率。“稻鱼共生”生态种养模式实现粮食不减产、农民增收入。
平利县老县镇蒋家坪村有种茶的历史传统,但由于管理不善,1000多亩茶园逐渐变成了“荒山”。几年前,村党支部抢抓全市农业园区建设机遇,引进企业建成了平利县凤凰茶叶现代农业园区,采取“党支部+园区(企业)+农户”的生产经营方式,推动项目向园区倾斜、要素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聚集,实现人均一亩园、户均一万元的目标。
汉滨区建民街道忠诚村虽然靠近城区,但前些年村里只有一条泥巴路,并且没有主导产业,外出务工成了村民的主要选项。近年来,该村建成设施蔬果园区,通过新品种引进和新技术试验带动农民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村党支部副书记吴斌说,目前园区已辐射带动汉滨区8100余人创业就业,从事蔬果种植、物流、电商等行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毕业生蓸峰目前在园区租种3个大棚:“一年租金1万元左右,种植草莓、辣椒、圣女果等蔬果一年亩纯收入能到两万元,感觉比在外工作更有奔头。”
魔芋:农民增收的“金疙瘩”
在安康市岚皋县佐龙镇花坝村,沿着山涧蜿蜒的溪流,18个长方形水泥鱼塘由上而下依次排列。溪水经过沉淀、过滤处理后,先流入最高处的鱼塘,蓄满后再一级级流入地势较低的塘中。利用清澈而冷凉的溪水,养殖场主要试验养殖喜凉的鲟鱼。养殖尾水从最低处的鱼塘排出后,再经过沉淀、过滤、吸附、生物净化几道环节处理,达标后排放。
岚皋县依托省级魔芋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推进魔芋产业“基地+加工+科技+品牌营销”一体化发展,全县魔芋种植面积达到14.6万亩,带动1.6万余人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岚皋县聚焦魔芋产业全产业链建设,形成了集基地种植、食品加工、产品研发、市场销售、品牌文化等多元于一体的富硒魔芋产业集群,先后开发出魔芋精粉、魔芋方便食品等6类21个魔芋系列产品。
在岚皋县佐龙镇花坝村,沿着山涧蜿蜒的溪流,18个长方形水泥鱼塘由上而下依次排列。溪水经过沉淀、过滤处理后,先流入最高处的鱼塘,蓄满后再一级级流入地势较低的塘中。利用清澈而冷凉的溪水,养殖场主要试验养殖喜凉的鲟鱼。养殖尾水从最低处的鱼塘排出后,再经过沉淀、过滤、吸附、生物净化几道环节处理,达标后排放。
产业融合: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安康市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带动乡村产业全链升级。岚皋县聚焦魔芋产业全产业链建设,形成了集基地种植、食品加工、产品研发、市场销售、品牌文化等多元于一体的富硒魔芋产业集群,先后开发出魔芋精粉、魔芋方便食品等6类21个魔芋系列产品。
镇坪县中药材科创园于去年新建成年产能1400吨的黄连等根茎类中药材初加工生产线,并正在规划建设包括中药口服液等产品的精深加工生产线。项目负责人张志刚介绍,在加工业的带动下,当地黄连价格一路上涨,今年全县黄连种植面积增加了6000亩。
以园区为承载,全市各级各类现代农业园区达1830个、建成面积163.7万亩、实现产值378亿元,构建了生猪、茶叶、魔芋、核桃、生态渔业、蚕桑“6+X”产业体系,形成串点成片、连片成带、集带成面的发展格局。
绿色发展:可持续的致富之路
安康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例如,岚皋县创新发展冷水鱼高密度养殖模式,每平方米养殖水面一个养殖季可产出120斤鲟鱼。这种生态养殖方式既保护了环境,又提高了经济效益。
同时,安康市还注重品牌建设,打造“秦巴优品、硒有安康”区域公用品牌,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通过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深挖多元价值,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展望未来,安康市将继续发挥资源优势,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推动茶叶和魔芋产业向更高质量发展。这片绿水青山间,茶叶和魔芋这对“黄金搭档”正携手谱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