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创作的法律边界:从“三金七七”案看改编权保护
二次创作的法律边界:从“三金七七”案看改编权保护
近年来,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兴起,二次创作成为一种流行的创作方式。然而,二次创作的合法性边界一直备受争议。近期,一起短视频侵权案件再次引发了公众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从“三金七七”案看二次创作侵权风险
2021年1月,拥有2142.8万粉丝的网红“三金七七”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条原创短视频《每次见你 都像是一场考试 紧张到整理每一根发丝 生怕自己没有准备好》。同年11月,长沙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通过其抖音账号发布的一条品牌商业推广短视频,与“三金七七”的作品在人物设置、台词等方面构成实质性相似。
法院审理认为,长沙公司未经八千公司允许,擅自对涉案视频进行修改、翻拍,并在抖音平台上公开发布被控侵权视频,且未标注涉案视频的作者姓名或来源,侵害了八千公司对涉案视频享有的署名权、修改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改编权,应当承担停止侵害、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最终,法院判令长沙公司赔偿57000元。
这一案例表明,即使是短视频,其版权也受到法律保护。那么,什么是改编权?二次创作的合法边界在哪里?
改编权的法律定义与保护范围
改编权,顾名思义,是指对已有作品进行改编、翻译、注释、整理等的权利,它是著作权(版权)的一部分。改编可以是对原作品的某些部分进行变动,比如更改角色的外观、修改作品的风格、增删内容等,但无论改动大小,改编权始终是属于原作者的,未经授权的改编行为都是对改编权的侵犯。
改编权适用于各类作品,包括文学作品、美术作品、音乐作品等。具体来说,如果您对一幅插画进行了重绘、对一段文字进行了改写、或者对一首歌曲进行了重新编曲,这些行为都属于改编,受改编权的保护。
合法与非法的界限:实质性相似与独创性
在判断二次创作是否构成侵权时,两个关键概念是“实质性相似”和“独创性”。
“实质性相似”是指被诉侵权作品与在先作品在表达上构成实质性相似。如果二次创作大量使用了未经授权的影视剧片段,尤其是那些核心情节或重要桥段,那么侵权的风险就会显著增加。
“独创性”则是指作品是否融入了创作者独特的思想感情、个性化表达。如果二次创作只是简单地切条、拼接原作内容,没有形成新的作品,那么就可能构成侵权。
如何合法进行二次创作?
在尊重版权的基础上,鼓励创新和创作自由。以下是几个实用建议:
获得原作者授权:最直接和有效的方法就是获得原作者的授权。在使用他人作品进行二次创作前,应与原作者联系,获取对方的授权许可。
使用公共领域或开源作品:一些作品由于版权保护期已过,进入了公共领域,可以自由使用。此外,很多创作者会将自己的作品以开源形式发布,并允许他人进行二次创作,但前提是需要遵循原作者规定的使用条件。
自行创作或购买授权素材:对于设计师和创作者来说,最稳妥的方式是自行创作原创作品,或者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有授权的素材。这样不仅可以避免侵权风险,还可以确保作品的独特性和创作质量。
合理使用原则:在符合著作权法规定的合理使用范围内,适度使用影视剧素材,确保使用内容具有非商业性质,且不会对原作品市场造成负面影响。
二次创作是文化创新的重要方式,但必须在法律框架内进行。只有尊重版权,才能真正保护创作者的权益,促进文化的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