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安全:激光笔伤人事件引发的思考
校园安全:激光笔伤人事件引发的思考
近日,一起激光笔致伤案件引发了广泛关注。案件中,一名高中生因同学用激光笔照射而造成永久性视力损伤。此事件再次敲响了校园安全警钟。校园安全不仅是学校的职责,也是每个学生和家长的责任。如何防止类似悲剧重演?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校园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共同守护孩子们的成长环境。
校园安全责任如何界定?
当学生在校园内受到伤害时,责任该如何界定?学校、家长和学生本人分别承担怎样的责任?这不仅是家长关心的问题,也是学校管理者必须面对的课题。
以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人民法院审结的一起校园人身损害案件为例。六年级学生小徐放学时在学校楼梯间摔倒,导致牙齿折断、唇挫伤。小徐父亲认为学校监管不力,要求学校赔偿8万元。但法院经审理认为,学校已尽到教育、管理职责,不应承担侵权责任。
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在小徐的案例中,学校提供了《专题教育记载表》,证明每周都会开展安全卫生教育;事发地点的楼梯有清晰的分界线和安全提示标识。这些证据表明学校尽到了教育和管理职责,因此不应承担责任。
这一案例说明,校园伤害事件中认定侵权责任,不能仅因事故发生在校园就认定学校一定负有责任。而是需要审查校方是否尽到了教育和管理职责,把“孩子虽在校,家长也有责,校园安全须共同守护”的理念落到实处。
激光笔伤害事件暴露的安全隐患
激光笔伤害事件再次暴露了校园安全管理中的隐患。激光笔虽然常见,但其潜在危险不容忽视。激光笔发出的光束能量集中,高功率的激光笔能产生高温聚焦点,长时间照射可能导致皮肤表面烧伤,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更严重的是,直视激光光束可导致角膜损伤、黄斑病变等永久性视力损害。
这起事件提醒我们,校园安全教育不能流于形式,必须落到实处。学校应将激光笔等潜在危险物品纳入安全管理范畴,通过安全教育让学生了解其危害,同时加强校园巡查,防止学生携带危险物品进入校园。
如何共同守护校园安全?
校园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
学校层面:应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和应急演练,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加强校园设施的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
家庭层面:家长要履行监护责任,配合学校做好安全教育。比如,教育孩子不要携带危险物品到学校,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学生层面:要自觉遵守学校安全规定,不携带危险物品进校园,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报告老师。
此外,社会各界也应关注校园安全,比如生产厂商要确保学生用品的安全性,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管,防止危险物品流入校园。
校园安全无小事。这起激光笔伤害事件再次提醒我们,校园安全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让我们携手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让悲剧不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