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囤货指南:如何避开不安全食品?
双十一囤货指南:如何避开不安全食品?
双十一前夕,市场监管总局在京召开新业态新模式食品安全行政指导会,部署开展质量安全引领平台经济健康发展行动,为即将到来的购物狂欢季保驾护航。在享受购物乐趣的同时,如何确保所购食品的安全,避免“踩坑”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份实用的囤货指南。
一、观色闻香:食品外观和气味的鉴别
选购食品时,首先要用眼睛和鼻子来把关。正常的食品应该具有其应有的色泽和气味。例如,新鲜的肉类应该呈现鲜红色,鱼肉则应该是淡粉色或白色,如果发现颜色暗沉或有异味,很可能是变质的迹象。对于干货和调味品,要注意是否有受潮、发霉的现象。通过感官初步筛选,可以有效避免购买到问题食品。
二、标签学问:读懂食品包装上的信息
食品标签是了解产品信息的重要途径,尤其对于特殊人群来说,更是选购食品时的“安全指南”。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11)的规定,预包装食品的标签应当标明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和规格、生产者和(或)经销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贮存条件、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产品标准代号及其他需要标示的内容。
对于含有食药物质的食品,虽然没有强制要求标注适宜人群和食用量限制,但消费者在选购时仍需谨慎。例如,丁香柿蒂茶虽能温胃,但胃热患者不宜饮用;赤豆薏仁茶(粥)有清热利湿的作用,但脾胃虚寒的患者食用后可能会加重病情。因此,特殊人群在选购时应特别留意产品成分,必要时可咨询专业医生。
三、冷链运输:确保食品在物流过程中的安全
随着网购食品的普及,食品的储存和运输安全变得尤为重要。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冷链物流卫生规范》(GB 31605-2020)对食品在物流过程中的温度控制、交接、运输配送等环节提出了明确要求。
例如,需冷冻的食品在运输过程中温度不应高于-18℃,需冷藏的食品温度应在0℃-10℃。运输工具应保持清洁卫生,并定期对冷藏性能进行检查。消费者在接收食品时,应注意检查食品的温度是否符合要求,包装是否完好,如有异常应及时反馈。
四、特殊人群:关注饮食禁忌,理性选购
双十一期间,各类养生食品和保健品琳琅满目,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食用。例如,痛风患者应避免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等;肾虚患者应少吃咸食,如腌菜、咸鱼等;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婴幼儿等特殊人群不推荐食用含有食药物质的产品。
北京积水潭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关一建议,消费者在选购食养产品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了解自己的体质,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 关注产品配料表,明确其中的食药物质成分;
- 按照传统方式适量食用,不要过量;
- 如果不确定,可向专业中医师咨询。
五、双十一囤货小贴士
- 制定购物清单:根据家庭实际需求,提前规划好要购买的食品种类和数量,避免盲目囤货。
- 选择正规渠道:优先选择信誉良好的商家和平台,查看商家的资质和评价。
- 关注保质期:优先选购保质期较长的食品,注意查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避免购买临期食品。
- 合理储存:根据食品的储存要求,妥善保存,避免因储存不当导致食品变质。
- 理性消费:不要被促销活动冲昏头脑,只买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避免浪费。
双十一是一场购物盛宴,但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通过掌握一些基本的食品安全知识,我们可以更加从容地享受这场购物狂欢,为自己和家人选购到既实惠又安全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