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冬季咳嗽药怎么选?专家教你避坑

创作时间:
2025-01-22 08:07:2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冬季咳嗽药怎么选?专家教你避坑

随着冬季的到来,咳嗽成了很多人面临的困扰。如何选择安全有效的咳嗽药物呢?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主任药师杨继章教授提醒,不同类型的咳嗽需要对应不同的药物。例如,对于无痰干咳,可以选择右美沙芬等中枢性镇咳药;而对于有痰患者,则应选择祛痰或化痰镇咳药,如氨溴索。此外,中医治疗咳嗽也有丰富的经验和药物选择,如风寒咳嗽可用通宣理肺丸,风热咳嗽可用养阴清肺膏等。记得在选择药物前仔细阅读说明书,避免误用导致不良后果。

01

咳嗽用药有哪些常见误区?

误区一:咳嗽了就要尽快止咳

咳嗽是咽喉部受到刺激引起的正常生理反射,目的是把呼吸道内的有害物质、黏性分泌物排出来,是身体的防御过程。如果一开始咳就用药“镇住”,可能不咳了但感染没有得到控制,或者呼吸道的异物、刺激物没有通过咳嗽及时排除,气道内的分泌物会越来越多,甚至引起气道的堵塞,还可能诱发新的细菌感染,严重时会导致支气管炎或肺炎。

一般情况下,生活没有受到特别大的影响,能吃能睡,没有必要吃针对咳嗽的药物。如果嗓子不舒服想咳嗽,可以选择润喉糖等舒缓喉咙,减轻气道敏感性。假如咳嗽实在厉害,特别是剧烈的、没有痰的干咳,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睡眠,可以适当使用止咳药,但是不能太过心急地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否则会出现心慌甚至手抖等副作用。

误区二:咳嗽后吃抗生素消炎

抗生素不是万能的,只能针对细菌感染,并且每一种抗生素的抗菌谱也不太一样。对于病毒感染导致的咳嗽来说,是否有必要服用抗生素,需要根据咳痰痰液的颜色判断。通常情况下,如果咳出的是白色痰液,大概率不是细菌感染。但是如果痰液颜色发生变化,从白色转变成黄色甚至金黄色,就需要警惕是病毒感染后合并细菌感染,需要联合抗细菌药物。

即便怀疑是细菌感染,也建议大家不要私自用药,最好去医院寻求医生的诊断。在使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时,细菌会和抗生素发生对抗,最终一部分细菌在对抗的过程中发生“进化”,变得不受抗生素的影响,这种“进化”便是细菌产生了耐药性。最终那些没有“进化”的细菌全部被杀死,留下来全是已经产生了耐药性的细菌,以后再服用抗生素,对耐药细菌的“杀伤力”就不太管用了。

误区三:咳绿痰就是绿脓杆菌感染

绿脓杆菌一般指铜绿假单胞菌,侵入人体呼吸道后,它的脓性分泌物可以是绿色的,因此可能导致绿痰的出现。它是一种在医院常见的一种致病菌,但是在我们平时生活环境中还是比较少有的,而且如果你的免疫功能正常,一般不会出现绿脓杆菌感染。

除了绿脓杆菌感染之外,还有其他多种原因可能导致绿痰的出现,比如支气管扩张、肺脓肿、肺结核、厌氧菌引起的支气管扩张、肺脓肿等等,所以不能简单地认为绿痰就一定是绿脓杆菌感染。

误区四:一直咳嗽会咳成肺炎

咳嗽和肺炎是不同的概念,如果病毒感染没有引起肺炎,无论怎么咳,都不会咳成肺炎。说到底,咳嗽仅是疾病的症状,不是一种疾病,咳嗽可以由感冒、肺炎等各种原因引起,但咳嗽本身不会引起肺炎。

但是出现痰中带血、夜间或改变体位时咳嗽加重、咳大量黄脓痰、持续发热、气短、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以及咳嗽病程超过10-14天仍没有好转,建议去医院就诊。

02

如何正确选择咳嗽药物?

  1. 区分干咳和湿咳
  • 干咳(无痰):可选择中枢性镇咳药,如右美沙芬、可待因等
  • 湿咳(有痰):应选择祛痰药,如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等
  1. 儿童用药需谨慎
  • 18岁以下禁用含可待因的止咳药
  • 6岁以下儿童不建议使用非处方的复方感冒药/咳嗽制剂
  • 4岁以上儿童可使用右美沙芬等单一成分止咳药
  • 4岁以下儿童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止咳药
  1. 慢性咳嗽需查找病因
  • 不要单纯使用止咳药
  • 可能需要进行相关检查(如胸部X光、肺功能检查等)
  • 针对性治疗原发病(如哮喘、鼻后滴流综合征等)
  1. 注意药物副作用
  • 避免滥用抗生素
  • 中枢性止咳药可能有呼吸抑制等副作用
  • 长期使用某些止咳药可能产生依赖性
  1. 特殊人群需遵医嘱
  • 孕妇、哺乳期妇女
  • 老年人
  • 有基础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的患者
03

专家建议:这15种咳嗽药别碰

  1. 含有可待因的止咳药(18岁以下禁用)
  • 可待因和吗啡都是从罂粟壳里提取出来的
  • 长期使用可引起依赖性和成瘾性
  1. 复方感冒药/咳嗽制剂(6岁以下儿童慎用)
  • 可能含有不必要的成分
  • 增加用药风险
  1. 非处方的止咳糖浆
  • 效果不确切
  • 可能含有不适合某些人群的成分
  1. 某些中药止咳药
  • 成分复杂
  • 缺乏循证医学证据
  1. 某些含有阿片类成分的药物
  • 易成瘾
  • 副作用大
  1. 某些含有麻黄碱的药物
  • 可能引起心血管问题
  • 特殊人群需慎用
  1. 某些含有伪麻黄碱的药物
  • 可能引起血压升高
  • 特殊人群需慎用
  1. 某些含有金刚烷胺的药物
  • 对儿童安全性存疑
  • 效果不确切
  1. 某些含有咖啡因的药物
  • 可能引起兴奋、失眠
  • 特殊人群需慎用
  1. 某些含有氯苯那敏的药物
  • 可能引起嗜睡
  • 特殊人群需慎用
  1. 某些含有苯海拉明的药物
  • 可能引起嗜睡
  • 特殊人群需慎用
  1. 某些含有愈创甘油醚的药物
  • 效果不确切
  • 可能引起胃部不适
  1. 某些含有福尔可定的药物
  • 可能引起依赖
  • 副作用大
  1. 某些含有喷托维林的药物
  • 副作用大
  • 特殊人群需慎用
  1. 某些含有异丙嗪的药物
  • 副作用大
  • 特殊人群需慎用
04

特别提醒

  1. 不要盲目相信“食疗止咳”
  • 虽然一些食疗方法可能暂时缓解症状
  • 但缺乏科学依据
  • 过量使用可能带来健康风险
  1.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 如果同时使用多种药物
  • 需要咨询医生或药师
  • 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带来的风险
  1. 观察症状变化
  • 如果咳嗽持续加重
  • 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
  • 应及时就医
  1. 遵循医嘱
  • 不要自行增减药量
  • 不要随意停药
  • 定期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1. 注意药物保存
  • 按照说明书要求保存药物
  • 避免药物失效或变质
  1. 重视非药物治疗
  • 保持室内空气湿润
  • 多喝水
  • 适当休息
  • 避免烟雾、尘埃等刺激物

咳嗽虽然常见,但合理用药至关重要。希望大家都能科学对待咳嗽,正确使用药物,早日恢复健康!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