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千亿县”观察: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一正一反”启发山东

创作时间:
2025-01-22 07:22:1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千亿县”观察: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一正一反”启发山东

县域经济如何发展,站在金字塔顶端的“千亿县”最有发言权。随着经济的发展,GDP破千亿大关的县域越来越多,根据赛迪顾问最新发布的数据,2023年全国新增5个“千亿县”,“千亿县”总数达到59个。以粤、苏、鲁、浙、闽为代表的经济大省,其县域经济发展各有特点。

我国有1800多个县级县域,随着经济的发展,GDP破千亿大关的县域越来越多,根据赛迪顾问最新发布的数据,2023年全国新增5个“千亿县”,“千亿县”总数达到59个。

以粤、苏、鲁、浙、闽为代表的经济大省,其县域经济发展各有特点。江苏的“园区经济”、浙江的“块状经济”、福建的“民营经济”形成了领跑全国的经验,广东“县弱”下的区域不平衡问题为其他省份带来了“警惕”,山东“雁阵”模式下发展不均衡不充分仍需重视。

如何准确把握我国县域经济发展趋势,深刻理解当前各地县域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对此,风口财经专访了报告撰写者、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分析师杨文学。

广东:“县弱”的“警惕”

在大众的认知中,“县弱镇强”一直是广东的标签之一。

广东共有34个县,在赛迪顾问发布的2023年百强县榜单中,仅惠州博罗县以全国第69位进入榜单,但博罗县的经济总量为838.89亿元,尚未破千亿,紧随其后的惠州惠东县为762.1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博罗、惠东两县的经济总量之和已接近了广东省内排名后15个县的经济总和,这似乎不符合我国第一大经济体的地位。


博罗县石湾镇源头村茹屋红色水乡 来源:博罗发布

一定程度上,受行政区划的影响,广东的一些镇直接隶属于地级市,不属于县域范畴,所以即使2023年全国百强镇中,广东凭一己之力占据了38席,但是广东的镇强并不意味着县强。

此外,拉长时间维度看,广东的百强县从2005年的3个缩减至如今的1个,也是因为已“撤县设区”的顺德区、南海区不再适合参与有关强县的比拼。加上本世纪以来,广东约有20个县“撤县设区”,难有新的强县“补位”,导致广东的县域经济不敌江浙等省份。

一定程度上,这也是广东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客观写照——广东省内县域多位于粤东、粤西北地区,粤东、粤西北地区整体发展水平与珠三角差距较大,很难持续培育出强县,这为广东自身和其他省份的县域经济发展带来了“警惕”。

“‘广东模式’下,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县域经济发展缓慢,从而影响到整体性发展水平。”杨文学告诉风口财经,根据2024年一季度数据,江苏与广东GDP差距已经缩小到400亿元左右,近年来,江苏经济总量不断逼近广东,关键就在于县域经济的全面崛起,特别是苏北地区一批经济强县的崛起。

广东不是没有危机感的,近年来,广东一直努力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2022年出台了《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定》,提出“展望2035年,县域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新型城镇化基本实现,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更加平衡。”

2023年,广东开年第一会明确提出,县域是广东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战场之一,通过大力推进强县促镇带村,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加快把短板变成“潜力板”,使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去年9月,广东还首次从省级层面系统性直接面向县(县级市)开展批量放权改革,将60项省级行政职权调整由有关地级以上市和县(市、区)实施。

苏、浙、闽:经验领跑全国

反观长三角,虽同样经历了撤县设区(市),但近年来长三角的县域发展走出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根据最新的“千亿县”榜单,江浙地区无疑是诞生“千亿县”的“沃土”,其中,江苏一骑绝尘,达到21个,浙江总数达到11个,江浙合计占比超五成。排名前十的昆山市、江阴市、张家港市、晋江市、常熟市、慈溪市、神木市、宜兴市、长沙县、义乌市中,有七个来自江浙,也就是说,江浙地区不仅“千亿县”总量多,头部力量也大。

要知道,苏州、无锡、常州早早实现了“千亿县”的全覆盖,尤其是苏州代管的昆山、张家港、常熟,无锡代管的江阴,稳坐“千亿县”前五位,而昆山又是全国第一个GDP破5000亿元的县级市,连续19年领跑全国县域经济。今年在常州官宣成为江苏省第五座“GDP万亿之城”,江阴经济总量也接近了“5000亿”大关。


昆山市 来源:昆山发布

还要看到的是,“千亿县”是经济大省的重要经济单元,以江苏、浙江、福建为代表的经济大省已形成了领跑全国县域经济的经验。赛迪顾问指出,江苏的“园区经济”,浙江的“块状经济”,福建的“民营经济”推动着我国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具体来看,江苏通过建设省级及以上经开区、高新园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园区经济对县域的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常熟市、昆山市等地同时创建国家级经开区、高新区等高能级园区平台。浙江积极引导县域专业化分工、网络化协同、市场化运作,持续培育壮大以县域为典型的块状经济,慈溪市成为唯一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县域。福建推动民营经济由“大”到“强”,并发布了全国首份县域重点产业链发展白皮书,持续深化“晋江经验”,县域产业链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从这几个经济大省的“尖子生”发展路径上看,“千亿县”在谋求发展上并非完全依靠单打独斗,而是与周边区域错位竞争、配套发展。

山东:强县进位、弱县赶超

作为全国人口和经济大省,拥有辽阔县域的山东,此次上榜的5个“千亿县”分别是胶州市、龙口市、荣成市、邹城市、寿光市。在杨文学看来,山东5个“千亿县”主要是统产业升级驱动主导发展模式,化工、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为主动力,制造业基础坚实,各有“出圈点”。

“以龙口和胶州为例,龙口工业体系门类齐全,产业链集群化发展成效显著,尤其是以高端化工产业集群为基础,推动产业向下游的化学制药、新材料等科技型产业升级。胶州拥有铁路、机场等重大交通节点,深度融入青岛都市圈产业体系,以承接青岛老城区产业转移为原始动力,承载了上合示范区等山东重要对外合作窗口,打造了空调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链。”杨文学说。

此前,赛迪顾问曾用“雁阵”模式形容山东的县域经济发展格局,即有几只经济体量领先的“头雁”,带动省内其他县域经济发展。从此次排名看,除了胶州和龙口分别位列第18和第22位,邹城、寿光、荣成排名相对靠后。

胶州市上合之珠博览中心

对此,杨文学分析,尽管山东省县域经济总量较大,但头部强县数量较少,整体看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等问题较为突出,创新驱动对县域经济支撑能力较弱,内生发展动力待加强。

从2022年的数据看,山东省县域GDP达到3.6万亿元,经济总量少于江苏省5万亿元,多于浙江省3.3万亿元,但山东县域平均GDP为458亿元,远远低于江苏省1229亿元,也低于浙江省630亿元。如果纵向对比,2010年巅峰时期山东的百强县数量曾高达27个,排在浙江之前,根据赛迪顾问近年发布的报告,2017年至今山东百强县已从21个降到13个。

杨文学指出,整体来看,山东省强县依托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取得一定成效,但是缺少类似江苏的昆山、江阴,浙江的义乌、慈溪一样具有全国较大影响力的“明星县”和“示范县”。

换句话说,经济总量不够强、产业名片不够响是山东经济强县亟需破解的难题。

实际上,对强县的培育和对弱县的补强,也是山东“猛攻”的方向。不久前,山东发布了《山东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试点工作方案》,并表示将通过开展三类试点,探索不同类型县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模式,分类施策促进强县进位、弱县赶超。

根据《方案》,40个县(区)上榜“山东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试点县域名单”,其中,沂源县、东营市东营区等10个发展潜力较大、质量较优、特色鲜明的县域,作为“特色发展试点”类型,将发挥比较优势,做强特色产业,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眼下,山东补齐县域短板仍任重而道远,还能在哪些方向发力?杨文学分析,山东培育壮大县域经济需要战略和战术协同推进,要做好系统谋划,集中力量支持一批强县建设,实施好强县培育、弱县补强等系统工程。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新兴产业。

“此外,综合考虑经济实力、增长潜力,山东‘千亿县’储备较多,平度、招远等产业基础好、发展特色鲜明,有望短期内冲击‘千亿县’。”杨文学说。

本文原文来自腾讯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