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春节申遗成功,全球华人共庆新春
中国春节申遗成功,全球华人共庆新春
2024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通过评审,决定将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消息传来,不仅让国人欢欣鼓舞,也让全球华人倍感振奋。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民族情感。从除夕夜的团圆饭到初一的拜年祝福,从贴春联、放鞭炮到舞龙舞狮、逛庙会,丰富的民俗活动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和情感寄托。
随着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春节也逐渐成为全球性的文化现象。据统计,近20个国家将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全球约1/5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农历新年,春节民俗活动已走进近200个国家和地区。
在马来西亚马六甲,一场名为“龙行龘龘,美美与共”的新春年景嘉年华会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活动将挂起一千盏大红灯笼,并举办“中马友谊祥龙”舞龙仪式,这条长达190米的巨龙,仅龙头部分就重达60公斤,已被马来西亚纪录大全列为“最大舞龙项目”。
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华侨华人和留学生连续十几年在东亚博物馆举办庆祝春节的文艺活动,与当地人一同感受中国新年的喜庆氛围。在古巴哈瓦那的古巴国家装饰艺术博物馆,一场“欢乐春节·博物馆里过大年”特别展览吸引着众多参观者驻足欣赏。
值得注意的是,春节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近年来,“旅游过年”成为年轻人的新选择。据统计,2024年春节期间,87.5%的年轻人有出行计划,自驾游、露营旅游、体验农家乐等成为热门选项。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也为春节增添了新的乐趣,“云拜年”“云聚会”、集五福、抢红包等线上活动让节日氛围更加丰富多彩。
春节申遗成功,不仅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可,更是对全球文化多样性的贡献。正如一位学者所说:“春节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体现了人类普遍的情感需求。亲朋好友在拜年、逛庙会等民俗活动中分享喜悦、增进情谊,这符合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
随着春节文化的不断传播和创新,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记忆的古老节日,将在全球范围内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