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做的这件事,做好了相当于每天一次小体检
每天都做的这件事,做好了相当于每天一次小体检
每天上完厕所后,花几秒钟观察一下大便,这看似平常的行为,实际上是在给身体做一次免费的小体检。大便的气味、颜色、形状和排便频率,都可能暗藏着身体健康的秘密。
便便的气味暗示了疾病
大便通常都带有臭味,只是有时轻微一些,有时味道重一点。我们每日摄入不同种类的食物,蛋白质、脂质、碳水比例不同,大便里的代谢产物比例也不同,这就是大便味道不一的原因。一般来说蛋白质脂质吃多了,大便的气味会更重,经常食素的人,味道会轻一点。
除了饮食结构,大便的气味还和消化系统或全身性疾病、排便习惯、肠道菌群平衡与否有关。此外,有三种特殊的气味,预示着不同疾病:
- 鱼腥臭味:可能提示阿米巴性肠炎
- 酸臭味:可能是因为脂肪酸分解或糖类异常发酵性疾病
- 恶臭味:可能与慢性肠炎、重度痢疾、消化道大出血、慢性胰腺炎或胰腺癌等胰腺病变、结直肠癌有关
不过,仅凭大便的气味并不能直接判断是否患有上述疾病,如果有所怀疑,可以前往医院求助医生,通过粪便检测、结肠镜等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便便的颜色与疾病相关
除了大便的气味与疾病相关,大便的颜色也可能暗示了某种疾病,特别是遇到黑色、红色、灰白色、绿色的大便,更要当心。
- 黑而发亮(柏油样):排除饮食因素(动物血制品、黑芝麻糊等)之外,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食管癌、胃癌等)
- 红色:排除饮食因素(食用火龙果等)、痔疮(一般为鲜血),可能是下消化道出血(直肠癌等)。如果是黏血或果酱一样,则可能是肠道感染,肠炎
- 灰白色:常见的疾病有胆管癌、胰头癌、肝癌等,这些疾病容易导致胆管阻塞,导致灰白色大便的形成,最好赶紧到医院进行检查
- 绿色:排除饮食因素(大量食用绿色蔬果),可能是消化不良、急性肠炎、肠癌
便便的形状判断是否便秘、腹泻
关于大便的形状,有专业分类法:
总结:
1-2型:要优化饮食及排便习惯,如果长期如此(超过6个月),最好上医院看看便秘
3-4型:很健康,尤其是第四型,继续保持哦
5-6型:通常是肠道功能紊乱引起,要注意优化饮食
7型:通常是胃肠道受到致病菌感染,引发炎症反应导致的,必要时要去医院
便秘是有诊断标准的:
- 排便次数减少(<3 次 / 周)
- 粪便干硬
- 排便费时费力、排出不尽或需手法辅助排便
- 症状持续至少6个月
符合以上标准,说明便秘了。
如何养出一坨好便便
掌握了健康大便的气味、颜色、形状标准,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养出一坨好便便。健康的便便需要从摄入、消化、排出三个方面进行培养。
摄入环节
好便便的75%都是谁,如果缺水,便便难以排出;膳食纤维是便便的好朋友,特别是可溶性膳食纤维,可以帮助更好排便。此外,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荐,各年龄段人群都应注重日常饮食的合理搭配: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畜禽鱼蛋奶和豆类食物,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
消化环节
适量运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消化液分泌,加强肠道蠕动,促进大便排出。建议大家坚持日常身体活动,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上;主动身体活动最好每天6000步。益生菌定植在人体肠道,负责维持肠道菌群平衡,补充有益菌可能帮助缓解腹泻、便秘、乳糖不耐受等常见问题。
排出环节
晨起后是大肠活动最为活跃的时间,而进食容易诱发排便反射,有利于成功排便。因此,排便时间推荐在晨起或者餐后两小时。排便时的姿势也很重要。有专家指出,蹲便是最自然的排便姿势。如果在马桶上排便,可以尝试在脚下踩一个小板凳,身体微微前倾35度,模仿蹲便姿势。
最后,每一次拉完便便,都建议大家回头看一看,留一下便便的气味、颜色、形状,可能会帮你看出身体中暗藏的问题,有异常及时就医。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使用,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有不适请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如需转载,请在相关平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