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望远镜捕捉火星冲日奇观
自制望远镜捕捉火星冲日奇观
2025年1月16日,火星将迎来一次壮观的“冲日”现象。这一天,太阳、地球和火星几乎排成一线,火星距离地球最近,亮度达到-1.47等,视直径达14.5角秒,整夜可见。对于天文爱好者来说,这是一次绝佳的观测机会。更令人兴奋的是,你无需花费重金购买专业设备,只需一台自制望远镜,就能捕捉到这难得一见的天文奇观。
从梦想照进现实:自制望远镜的魅力
自制望远镜,听起来似乎遥不可及,但事实上,它不仅可行,而且充满乐趣。台湾大学物理系教授吴俊辉,就是从中学时代开始自制望远镜,并最终走上专业天文研究道路。1983年,还在读初一的他,用水管和废木料制作了两台望远镜,虽然光学校差强人意,但凭借较大的口径,依然能观测到遥远的天体。两年后,他用这两台自制望远镜成功拍摄到了哈雷彗星,从此与天文结下不解之缘。
吴俊辉教授的故事并非个例。许多天文爱好者都是从自制望远镜开始,逐步深入到天文观测和研究中来的。自制望远镜不仅能节省开支,更重要的是,它能培养动手能力,激发对科学的兴趣。正如腾讯创始人马化腾所说:“我喜欢天文,会觉得自己很渺小,可能我们在宇宙当中从来就是一个偶然。所以什么事情仔细想一想,都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这让自己遇到挫折时能够稳定心态,想得更开……”
从零开始:自制望远镜的三大步骤
自制望远镜主要分为三大步骤:镜片制作(包括磨镜和镀膜)、镜身打造、以及光学校准。其中,磨镜是最关键也是最具技术性的环节。
1. 镜片制作
镜片是望远镜的心脏,其质量直接影响观测效果。对于反射式望远镜来说,主要需要制作主镜片,这是一块抛物面镜。磨镜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研磨、精抛、抛物面化。
研磨:将未来的镜片玻璃压置在工具之上,中间夹以磨粉和水(常用的磨粉为氧化铝或氧化硅),来回推拉并旋转以减小系统误差。经过数小时后,物理定律会神奇地将上方的玻璃磨成凹面,下方的工具则形成凸面。
精抛:在研磨完成后,需要对镜面进行精细抛光,使其表面光滑,减少光线散射。这一步骤需要使用特殊的抛光材料和工具。
抛物面化:这是最关键的一个步骤,需要将镜面精确加工成抛物面形状,以消除球面像差。这一步骤需要较高的技术和经验。
2. 镜身打造
镜身的制作可以充分发挥创意,使用不同的材料。常见的有使用大小水管、木材等。懂一些机械和电子学的人,甚至可以自制追星用的赤道仪。镜身的设计需要考虑稳定性、操作便利性和美观性。
3. 光学校准
光学校准是确保望远镜性能的关键步骤。其目的是将各光学校准元件的光轴对齐,以减低各类像差的产生。这一步骤需要耐心和细致的操作,通常需要多次调整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观测实战:捕捉火星冲日
使用自制望远镜观测火星冲日,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观测时间:火星将于1月16日17时从东偏北方升起,次日清晨7时在西方落下,整夜可见。最佳观测时间是午夜前后,此时火星位于天顶附近,观测条件最佳。
观测地点:选择视野开阔、光污染少的地方。城市郊区、山顶或海边都是不错的选择。
观测设备:除了自制望远镜,还可以准备一副高倍率的目镜,以及一个稳定的三脚架。如果想拍摄照片,可以连接一台天文摄影专用相机。
观测技巧:使用至少50倍放大倍率的望远镜,可以清晰看到火星表面的特征,如水手谷、奥林帕斯山及极冠。观测时要注意保持望远镜稳定,避免震动影响成像。
火星冲日是一个难得的天文观测机会,而自制望远镜则为这一观测增添了更多的乐趣和挑战。无论你是天文爱好者,还是对科学充满好奇的普通人,不妨尝试一下自制望远镜,用它来捕捉这难得一见的火星冲日奇观。相信你会在这一过程中,收获知识、乐趣和成就感,更会激发你对宇宙的无限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