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公主岭农业产业园:生物固氮技术助力土壤健康
吉林省公主岭农业产业园:生物固氮技术助力土壤健康
近日,吉林省公主岭农业产业园传来喜讯。在基于微生物组技术的玉米超高产集成技术示范地块,经专家团队现场测产,结果显示平均亩产达到1067公斤(折算14%含水率)。这一显著增产的背后,是微生物固氮技术的创新应用。
核心技术:PGPR微生物固氮菌剂
这一技术的核心产品是PGPR(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微生物固氮菌剂。与传统固氮技术不同,这种菌剂不仅能从空气中固氮为作物提供增量养分,还能活化土壤中的存量养分,实现对耕地的可持续保护和修复。
吉林大学植物科学学院院长都兴林教授解释道:“植物、土壤和微生物是一个‘铁三角’。我们解析出各性状微生物群组的主要功能和互作法则,以此为核心形成了基于微生物组技术的作物超高产集成技术,并应用到玉米、小麦、辣椒等作物,以达到抗病、减药、高产的目的。”
多地示范:效果显著
该技术已在多个地区开展示范应用,并取得显著成效。
在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的大豆示范田,应用集成技术后,示范田亩产达到340.54公斤/亩,创造了东北地区大面积实测高产纪录。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通过“龙头企业+村级合作社+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主要经济作物辣椒的效益显著提升。使用菌剂后,鲜椒的果壁更厚,炭疽病、根腐病明显减少,还能提前15天上市,实现增产20%~30%。
在河南省新乡市平原示范区,使用菌剂后的小麦根系更发达,分蘖率高、叶片浓绿,总体长势也更加整齐。万盛农技服务专业合作社的技术人员肖连胜表示:“去年合作社只有几十亩地用菌剂,看到小麦出苗又快又齐,开春的时候几乎没有病虫害,今年我们就把菌剂的使用面积扩大到了1000亩!”
政校企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这一技术的成功应用,离不开政校企三方的紧密合作。以通榆县为例,当地大力推广穴盘育苗,发展庭院经济,再结合菌剂的使用,可以将辣椒收益提升30%以上。通榆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杜白龙表示:“在通榆县,以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为导向,政府支持、企业应用与高校指导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大幅缩短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时间。”
未来展望:推动农业绿色转型
随着气候变化加剧,探寻农业可持续发展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应有之义。集成技术让土壤中的氮元素留得住、用得上。“所有作物生长都离不开土壤,微生物菌剂恰恰是从土壤入手,遵循自然法则,用微生物来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让作物能够从土壤中吸收大量营养元素。”都兴林说。
河南工业大学粮食创新发展中心主任裴少峰表示:“集成技术将推动我国从化学农业技术向微生物组农业技术加速转型升级,是保障粮食质量的有效路径。”
目前,该集成技术在东北地区和河南省开展了大面积连片玉米试验性种植,累计试验推广超8万亩,实现大面积增产15%~60%。这一创新技术不仅提高了农作物产量,还有助于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