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无湘淮背景的总督:丁宝桢在同光年间的政治地位

创作时间:
2025-01-21 20:36:0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无湘淮背景的总督:丁宝桢在同光年间的政治地位

御史非欲论剧情,乃借其机,从正史视角审视丁宝桢在同、光两朝的政治地位与影响。此外,亦欲比较丁氏与其他七总督之异同,以揭其独特之处。

【丁宝桢在八大总督中地位如何?】

光绪二年,丁宝桢荣膺头品顶戴、太子少保殊荣,并兼任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之职,代吴棠署理四川总督重任。次年,其正式接任此职,为川地安定贡献良多。

清代乾隆以降,定制设总督八位,分管直隶、两江、湖广、两广、陕甘、闽浙、四川及云贵各地,各司其职,以治其疆土,维持国之大计。

总督皆为从一品大员,然地域与兼衔之异,各省总督政治地位及实权亦有别。直隶、两江、陕甘三省总督地位与实权,较他省总督更胜一筹,此乃历史之常态。

同光年间,尤以光绪伊始,全国督抚多源于湘淮两系。光绪初年,八大总督皆由此出,他们分别是:各领一方,共治天下,共同维护国家之安定与繁荣。

李鸿章掌直隶,左宗棠治陕甘,曾国荃领两江,杨昌濬管闽浙,岑毓英守云贵,裕禄镇湖广,张之洞抚两广,丁宝桢治四川,总督们各司其职,共守华夏。

这八位总督中,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荃和杨昌濬堪称湘、淮势力的骨干。提及杨昌濬,或许读者不甚熟悉,他乃湘军宿将罗泽南高足,与左宗棠交情深厚,曾在剿灭太平天国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

云贵总督岑毓英虽非湘淮出身,却同样借太平天国运动之力崛起为督抚。他与李鸿章交情匪浅,可谓半属淮系势力。岑毓英凭此背景,在官场中亦有所作为。

张之洞,出身清流,非湘非淮,独树一帜。承慈禧恩宠,外放边疆,位高权重。其在朝中根基深厚,堂兄张之万更贵为内阁大学士,势力不可小觑。

八个总督中,裕禄是唯一的旗人,出身满洲正白旗,为满族显赫家族之后。其父崇纶曾任湖北巡抚,裕禄亦历任盛京将军、四川总督等要职,家族权势显赫,背景深不可测。

丁宝桢既非湘人亦非淮人,朝中无显赫背景。据史书记载,丁家先前并无仕途之人,贵州平远州丁氏家族,实自丁宝桢始崭露头角,开创家族新篇章。

丁宝桢相较之下略显孤单,既非湘籍亦非淮人,朝中无强大后盾,故其影响力较其他总督为弱。若此说法未能说服众读者,御史愿为诸位详述丁宝桢之仕途轨迹。

【学者型与实干型人才】

丁宝桢咸丰三年中进士,获点为庶吉士,才学出众。入翰林院不久,母亲辞世,依礼制,他归乡守制,暂别朝堂,尽显孝道之心,其品德亦为人所称道。

守孝之际,苗民叛乱频起。贵州巡抚蒋霨远奏请朝廷,请求丁宝桢协助镇压。咸丰帝恩准,并特授丁宝桢翰林院编修之职,以资其功。丁宝桢闻命即行,誓保疆土安宁。

丁宝桢本是翰林出身,原应循规蹈矩,在京任职。然而命运多舛,因种种缘由,他踏上了地方官的征途,从此开启了一条与众不同的为官之路。

纵观其仕途,丁宝桢可谓一帆风顺。同治二年,他自长沙知府直接晋升为山东按察使,跃过道员之职。此后,他的大部分为官生涯皆在山东,留下诸多政绩。

直隶与山东,京师之护卫,僧格林沁驻军于山东。丁宝桢得僧格林沁之青睐,遂得提拔,荣升山东布政使,肩负重任,保卫疆土。

此外,闫敬铭作为山东巡抚,对丁宝桢的才干颇为欣赏。当他即将卸任之际,他向朝廷提议,推举丁宝桢接任山东巡抚一职,以继续推动山东的繁荣与发展。

依据清代旧制,本省布政使不得兼任巡抚,然慈禧太后对丁宝桢的官声政绩早有耳闻,遂破例提拔其为山东巡抚。丁宝桢任巡抚期间政绩斐然,特别是在剿灭捻军时,更是立下赫赫战功。

然而,剿捻之责主要由直隶总督李鸿章担当,丁宝桢仅为辅佐。两者间亦有摩擦,致使丁宝桢在山东执政时,颇受李鸿章之制约。尽管如此,丁宝桢仍尽力而为,为山东的安定与发展尽心竭力。

光绪二年,丁宝桢赴任四川总督,山东巡抚一职由李元华暂代。李元华乃安徽六安人氏,丁宝桢离任山东或有李鸿章幕后策划之嫌,此事引人深思。

晚清官场立足难,需有朝中靠山或湘淮背景。丁宝桢两者皆无,难获慈禧与同僚青睐。然其品性卓越,声名远播,朝廷与大员亦难为难之,故任其为四川总督,亦属情理之中。

客观地讲,丁宝桢堪称清正廉洁、为民着想之典范。若置于雍正盛世,其定能位列朝廷,甚至拜相入阁,大有机会成为一位卓越大学士,为民谋福,展露才华。

晚清官场腐败盛行,丁宝桢却能坚守本心,出淤泥而不染,堪称清流。他虽可树立榜样,但因环境所限,要跻身权力核心层却难如登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