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绳编:指尖上的非遗传承
吉林绳编:指尖上的非遗传承
在吉林大地上,有一种古老而美丽的艺术,它不以笔墨为媒,不以砖石为基,却在方寸之间能编织出万千风光,编织出吉林的民俗风情。这门艺术,就是吉林绳编。
从宫廷到民间:百年技艺的传承
吉林绳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中晚期。据记载,徐晓雪的丈夫家族曾为朝廷制作宫灯穗、荷包等物件,这些精美的手工艺品不仅展现了匠人的高超技艺,也凝结着浓厚的宫廷文化。
徐晓雪,这位吉林绳编的第四代传承人,从小就对绳编技艺展现出浓厚的兴趣。在母亲和外婆的启蒙下,她逐渐掌握了这门古老的编织技艺。长大后,她又继承了婆婆的盘长结手艺,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最终形成了独特的吉林绳编风格。
多彩丝线里的创新与突破
相比于传统的中国结绳编,吉林绳编最显著的特点是采用多色丝线编织,色彩丰富且绚丽。徐晓雪对色彩、线材、大小的改进,让绳编更融于生活的时时刻刻,家中的装饰品、钥匙扣、项链、手链......精美的吉林绳编作品就这样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更令人称道的是,徐晓雪将国风元素、非遗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巧妙融合。她设计的绳编作品,不仅保留了传统结艺的精髓,还融入了当代设计的简约与时尚。例如,她创作的《查干湖冬捕》作品,以蓝色为主色调,编织出一张渔网,配上小鱼形状的玉石,再点缀雪花图案,完美展现了这一吉林传统民俗的韵味。
从传统到现代:非遗文化的新生
2021年12月15日,吉林绳编入选吉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不仅是对徐晓雪及其团队努力的认可,更是这门古老技艺焕发新生的有力证明。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门艺术,徐晓雪带领团队积极创新,将吉林绳编与旅游文化相结合。他们设计出多款符合年轻人审美的国潮产品,这些作品不仅在国内广受欢迎,还远销海外,成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如今,吉林绳编已经从一个人的坚持,发展成为拥有七八百人的壮观团队。徐晓雪说:“每一根丝线,都承载着匠人的心血与梦想;每一件作品,都是对吉林文化的致敬与传承。”
这门指尖上的艺术,正以它独有的魅力,在吉林大地上熠熠生辉,续写着新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