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多元融合产业模式 促进旅居养老更好发展
探索多元融合产业模式 促进旅居养老更好发展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老年人消费需求的升级,旅居养老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在湖北等地悄然兴起。从恩施的乡村民宿到武汉的高端养老社区,各地积极探索旅居养老的发展路径,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多元的养老选择。
7月16日中午,恩施州利川市南坪乡八九间小院民宿内,顾客陈传顺和其他客人一起将刚炒好的家常菜端上餐桌,大家围坐边吃边聊,氛围和谐融洽。
这是一群从外地前来旅居的老人。酷暑时节,他们从各地“迁徙”至此,待家乡天气稍凉后返回。
近年来,像这样的“候鸟”越来越多。他们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喜好或季节特点,更换宜居的城市,一边旅游一边养老,过起“双城”生活。
在湖北,旅居养老市场现状如何?呈现出什么特点?如何借助市场力量加大优质供给?连日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年均超8万人次老年群体旅居榛子乡
旅居养老悄然升温
陈传顺今年61岁,是一名退休高中老师。7月13日,他和爱人、朋友一同来到八九间小院旅居避暑,准备住上一个月。
“6月初开始,17间房就已全部订满,还有重庆的游客来订房,住不下,我都推荐到其他民宿了。”该民宿主理人谭玲华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顾客大多是来自武汉、黄冈、荆州等其他市州的老人,过来旅居一个月到40多天。
旅居养老指老年人在常住地以外的地方旅行并居住,单次旅居时间为半个月至数月,且在旅游过程中能享受到各类适老化服务,进行养老的生活模式。目前,国内旅居养老一般是“候鸟式养老”和“度假式养老”的融合体。
旅居养老在恩施兴起。去年,原本做服装生意的谭玲华,转行经营起了民宿。她说,南坪乡风景秀丽、空气清新,适合养老。除酒店似的生活服务,民宿还为客人提供餐饮、娱乐等服务,每年6月至9月都有不少老人前来。
眼下,越来越多老年人跨城、跨省寻找“诗与远方”。在南坪乡,每年夏天可接待避暑康养游客8万人次,其中老年群体占近八成。南坪乡副乡长何婧介绍,据初步统计,截至今年初,该乡已有近250户本地居民开办民宿。
恩施州是湖北旅居养老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去年,恩施州8县市全部入围2023中国候鸟旅养小城避暑百佳榜,成为全国首座避暑型“候鸟旅养”县域全覆盖的州市。
宜昌兴山榛子乡打造四季生态文旅康养度假区,每年平均有约10万人次前来康养旅居,其中老年人占比超八成。目前,地产、酒店、民宿是这里主要的康养居住方式,全乡现有约90户民宿,去年康养地产交房约600户。
在武汉,泰康保险集团在华中地区首个全功能、国际标准的医养社区泰康之家·楚园于2020年投入运营。目前,泰康已在全国布局20家连锁医养社区,入住的老人每年有三个月的旅居体验时间,可在全国各地的泰康之家体验旅居,同等享受高端养老服务。预计下半年开业的太保家园·武汉在设计时便单独规划了一栋楼用于旅居养老服务。
高品质养老需求增加
旅居养老市场走向细分
上午去文化馆弹钢琴,中午午休后再去跳舞,逢三六九还可以赶集,这是今年64岁的宜昌市民阮小燕的旅居日常生活,她是较早体验旅居养老的人。
2018年,阮小燕在南坪乡花6万元租下一间房,租期30年。每年夏季都会来住上两个月,自己做饭,水电费自理。
随着消费能力和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各地民宿、养老机构配套的适老生活设施、娱乐设施更加健全,聚集的各地老年人也越来越多,他们一起生活、周边旅游、休闲锻炼,活出健康也活出了乐趣。
在八九间小院,居住一个月以上的客人每人每天需支付150元,低于一个月每天则是180元。对于陈传顺而言,只要住得好、吃得好。他说:“每天再和朋友们一起打打牌、去周边转转,过得就很舒服了。”
从基础的吃住用行,到进一步提升生活品质,如娱乐、保健、旅游、社交等新消费需求开始迸发,对供给端提出了更高要求,旅居养老市场也越来越细分。
在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花山生态新城楚园,已双双年过80的恽爷爷包奶奶夫妇不久前才从泰康之家·大清谷(杭州)旅居返回。4月,他们还在泰康之家甬园(宁波)体验了27天的旅居生活,游山玩水,好不惬意。
在楚园,他们每个月需支付约1万元的住宿费用。当他们想去异地旅居时,只需提前联系管家,当地泰康之家有合适房间时便可安排入住,按当地标准收费,例如,宁波甬园为570元一天,杭州大清谷是每天1000元左右。此间,楚园房租需以折扣价缴纳。
楚园工作人员介绍,作为高端养老社区,入住泰康之家的老人收入较高,消费和体验旅居的意愿相对强烈。
“身边有越来越多老人选择旅居,身体允许的话多出去走走可以激发活力。”恽爷爷告诉记者,从2016年开始谋划养老问题,去北京、上海等地考察了各种类型的中高端养老社区。养老需要进行全周期规划,适老服务、医疗保障、专业能力等都是老人越来越重视的因素,可以为旅居生活提供必要的保障。
供需尚不匹配
需探索多元融合发展模式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越来越多老年人有更充裕的休闲时间、更新的消费理念、更频繁的出游意愿和更强大的消费能力,旅居养老成为银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据相关测算,目前,我国银发经济规模约在7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到30万亿元。当老年人收拾行囊、跨越山水,旅居产业的发展空间也随之变得广阔。
今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提出拓展旅游服务业态,组建覆盖全国的旅居养老产业合作平台,培育旅居养老目的地。
然而,旅居养老产业发展也面临一些现实难题。阮小燕在旅居时最关心医疗保障问题,在她看来,乡镇医疗体系并不完善,倘若生病还需要去市级医院更安心。在榛子乡,成熟的医疗、文体、商超等服务配套设施还有待完善。
眼下,老年人多层次、个性化、品质化的养老服务需求逐渐显现,旅居养老市场呈现出供需不匹配的情形。如何创造更多优质供给?
“探索旅居养老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武汉商学院旅游管理学院院长薛兵旺认为,要以各地优质的生态环境资源等为载体,以保障食宿等基础服务为前提,推动老年旅游与文化、运动、医养康养等业态融合发展,吸引带动更多相关企业聚集,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影响力的旅居养老集聚区,形成高质量旅居养老产品,让养老变享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