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将至:解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蛇意象
蛇年将至:解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蛇意象
2025年2月3日(立春)之后,就真正进入乙巳年了,正对应十二属相的蛇。蛇在中国文化中至少有以下几个含义。
第一,与上古神话有关
伏羲女娲图
在中国神话系统当中,相传伏羲女娲人首蛇身。而伏羲女娲在中国神话系统中和整个民族的创始有关。这个和西方神话故事中的伊甸园的故事也有点联系。也就是说,在东西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蛇起到了相同的作用,和人类的产生都有内在关系。只不过,中国的神话故事,尤其是伏羲女娲图更直接反映了问题的核心。而且和当今科学发现的遗传基因高度一致。
人类遗传基因微观效果图
通过上面两个图片的比较,一般人都能够看出两者之间的相似度。再回到蛇的形象,如果和精子的结构图相比的话,也能够发现他们的对应关系。通过刚才的分享我们发现蛇和生命的本源有关,那么这个结论一定是符合文化内涵的。这个前提下,我们再去审查上古神话中蛇的形象,真的就是理所当然,顺理成章了。
第二,与历史典故有关
蛇在中国的历史中也有一个典故,捕蛇者说。
中国很多地方都有蛇的分布,而有的蛇则剧毒无比,有七步蛇之称的毒蛇就分布在中国南方地区——蝮蛇,话说同属蝮蛇一类的还有一个剧毒蛇——烙铁头。因为局部地区的毒蛇分布很广,数量很多,很多人都逃离了这个地方。当柳宗元看到返回到毒蛇的栖息地的时候感到非常惊讶。结果一问原来这些人为了躲避苛捐杂税。于是柳宗元想起了孔子当时的感慨:苛政猛于虎。
从这个历史典故当中,我们发现蛇和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而且和人们的生命安全又直接联系。以至于在中国俗语中,还有一句: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甚至有的人没有被蛇咬过也怕蛇。结果从网络信息中得知,怕蛇竟然是人的本能。甚至还有的民族文化中,不能说蛇字,是一种严格的禁忌。
从蛇和上古神话故事到历史中的典故,再到怕蛇是人的本能,我们发现,蛇的形象和记忆是深深印在人的基因当中的。
第三,与民俗有关
【四爪的蟒袍】
汉朝郑玄在《五行传》言:蛇,龙之类也,龙无角曰蛇。蛇和龙是一类,没有角的龙则是蛇。《吕氏春秋》卷十二载:“有龙于飞,五蛇从之,龙反其乡,四蛇从之”, 此卷以龙比作晋文公,为上位者,皇族,以蛇比喻追随晋文公臣子,此时已初显龙蛇与皇权之间的关系,龙的身份地位高于蛇,蛇为龙的追随者,官员穿蟒袍,皇帝穿龙袍,以“五趾为龙,四趾为蟒”作为区分。
因为蛇在中国文化中有特殊的含义,以至于形成了人们见蛇不杀蛇的习俗,就是轰赶,比如:打草惊蛇。其实就是驱赶,而不是斩杀。甚至有的人还相信家里的蛇是镇宅的。
第四,蛇的甲骨文含义
具体说蛇以及对于蛇的称呼,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达方法。首先,蛇这个字是后起字,也就是到了说文解字的时候才有。
【蛇,小篆写法】
在说文解字之前,没有蛇的写法。而用它来表示蛇。在说文解字注中有句:上古者,謂神農以前也。相問無它,猶後人之不恙無恙也。我们来看看它的演变,如下。
【它,演变:甲骨文台历说字——它】
为了迎接蛇年的到来,我特别书写了蛇年甲骨文春联。请大家先睹为快:
【乙巳甲骨文春联】
上联:见龙在天四时瑞。
下联:玄蛇舞山九州祥。
横批:人寿年丰
上联引用了周易中乾卦的爻辞,只不过将两个爻辞合并了。将九二的:见龙在田和九五的飞龙在天合并成了:见龙在天。以表达龙年即将过去,龙年归去,为来年的蛇提供空间。也正因为飞龙归位,所以四时呈现瑞象。这里的瑞借用了耑。而耑又有开端的意思。表示要有一个新的开始了。
下联应用了教员的诗词:山舞银蛇,为了对应上联的见龙在天,排列组合为:玄蛇舞山。这里的玄专门对应的玄武,而玄武就是蛇和龟的合体。
【瓦当中的玄武】
玄武中的蛇有一个专称:玄蛇。祖国的大好河山都有玄蛇护佑,所以能够实现九州吉祥之象。
而横批就是一个传统词:人寿年丰。不过这里的年不是一般的含义。这里用的是年的本义:收成。
【年,甲骨文:和农作物的收成有关。甲骨文字典说字——年】
【可以下单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