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金钱心理学给投资人的启示(一)

创作时间:
2025-01-22 05:36:3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金钱心理学给投资人的启示(一)

《金钱心理学:财富、人性和幸福的永恒真相》一书从心理学的视角启发普通人如何通过投资去收获富有、健康、幸福的人生。本文将为您解读书中提到的几个关键投资心理要素,帮助您更好地做出财务决策。

一、一个普通人如何成为慈善家

里德曾在一家加油站做过25年汽车修理工,又在杰西潘尼服装商场(JCPenney)拖了17年地板。38岁时,他花1.2万美元买了一套两居室的房子,然后在那里度过了他的余生。他的妻子在他50岁时离世,之后他没有再婚。里德的一个朋友回忆说,他最大的爱好是劈柴。里德于2014年去世,享年92岁。

就在那时,这位来自乡下的普普通通的门卫登上了全世界的新闻头条。2014年,共有2,813,503名美国人去世。他们当中只有不到4,000人在去世时的净金融资产超过800万美元,而里德便是其中之一。在遗嘱中,这位曾经的门卫将200万美元留给了自己的继子女,而把剩下的600多万捐献给了当地的医院和图书馆。那些熟悉里德的人对此感到困惑。他这么多的钱是从哪儿来的?最后,人们发现,里德的财富并没有什么秘密来源。他没有中巨额彩票,也没有继承大笔遗产。里德将能攒的每一分钱都积攒起来,然后去买了蓝筹股,接下来便是漫长的等待。等到几十年后,这些微小的积蓄通过日积月累的复利,最终滚雪球般地变成了800多万。

这个真实的事例给我的启示就是:

  1. 美国是一个适合股票投资的国度,不仅有健全的市场公平交易环境,还有大量的长期资金比如养老金入驻。还有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大量的优质企业上市,牛长熊短。美国相对成熟的股票市场是我国A股所不具备的。但是我国A股市场发展的趋势正在向美国股市看齐,未来普通人也可以通过投资来复制里德的故事。

  2. 这本书迷人之处在于投资理财领域里中会出现富有的人由于投资贪婪输给普通人的故事。书中举出一个心理贪婪的事例来证明富有的人是如何投资失败的,一个上层的精英 理查德·福斯肯(Richard Fuscone)拥有罗纳德·里德没有的一切。福斯肯毕业于哈佛大学,拥有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曾经在美林集团 (Merrill Lynch)做管理层。可以说,福斯肯在金融领域的职场生涯是非常成功的,因此他在40多岁时就选择了退休,然后成为一名慈善家。2005年前后,福斯肯大量举债来扩建他在康涅狄格州格林威治村占地近1,700平方米的豪宅。这座住宅共有11个卫生间、2部电梯、2个游泳池和7个车库。每个月仅维护费用就高达9万美元。然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了。这次金融危机几乎波及了每一个人,福斯肯自然也不例外,他的金融资产化为尘埃。高额的债务和难以变现的金融资产让他破产了。罗纳德·里德耐心十足,而理查德·福斯肯则满心贪婪,可见,投资心理的作用对于投资决策意义重大。

  3. 作者将这种软技能称为“金钱心理学”。这本书的写作目的就是通过一些小故事来告诉人们,在理财这件事上,软技能比技术层面的能力更重要。作者用一种合适的方式来帮助所有人——从里德到福斯肯,也包括位于二者中间的所有人——让你们能更好地做出财务方面的决定。

二、软技能之一:知足很重要

  1. 最难的理财技能是让逐利适可而止。成功与失败都不是最好的老师,风险与运气难以区分。只有相信在法律与大概率的框架里行动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顾磊杰和麦道夫坐拥上亿财富后,他们仍然要冒着搭上全部身家的风险去获得更多的财富,因为触犯法律被判入狱,成为人生输家。一家对冲基金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每名员工的个人金融资产都高达数千万至数亿美元,而他们把大部分金融资产都投入了自己负责的基金。然后他们冒着巨大的风险去追求更多财富,结果却在1998年失去了一切。这样的真实例子告诉读者,当想拥有更多——更多的金钱、权力和声望——的欲望比满足感增长得更快时,事情就变得很危险了。此时,你向前一步,你想追逐的目标就会向前两步。你会感觉自己始终处在落后的位置,而追上目标的唯一办法就是冒更大的险。

  2. 问题的症结在于攀比心态害人不浅。问题在于,攀比的天花板很高,因此实际上没有人能触摸到它。或者说,攀比就像一场没有人能打赢的战役,取胜的唯一办法是根本不要加入这场战争——用知足的态度接受一切,即使这意味着自己比周围的人逊色。如果不懂得知足,生活中便没有了快乐,正如那句俗话所说,“幸福是你拥有的减去你期待的”。知足意味着深知它的反义词——永远难以填满的欲望——会将你推向后悔的境地。

  3. 世界上很多事都不值得冒险,无论潜在收益有多大。名誉是无价的。自由和独立是无价的。家人和朋友是无价的。你希望从某些人处获得的敬爱是无价的。幸福是无价的。要想留住这些,最好的方法是懂得什么时候停止冒险,以免伤害到它们。懂得在应该停止的时候停止。

三、软技能之二:复利很重要

书中举了一个冰川形成的例子说明:如果一个事物不断重复和累积——哪怕只有一点儿微小的增长为未来的持续增长提供动力——起点虽低,最终却可能产生超乎想象、似乎违反直觉的结果。正是因为这因果关系看似不符合直觉,你才会低估其可能性,不知道增长从何而来,又会带来多么巨大的结果。理财也是如此。沃伦·巴菲特拥有的金融净资产为845亿,其中的842亿是在50岁之后赚到的,其中的815亿则是在65岁后赚到的——他从可以去领取退休金的年龄开始,赚到了这么多。在分析巴菲特成功经验的两千本书中,没有一本使用了“这个人持续投资了四分之三个世纪”这样的标题,时间才是他成功的关键。你很难考虑到这一点,因为它不符合直觉。你不能指责别人把他们的全部精力与资源——无论是为了吸取经验还是进行实践——都投入预期回报最高的领域。至少从直觉角度看,这是最佳致富方式。但是好的投资并不一定意味着长期回报最高,因为高回报的投资往往是一次性的,很难重复。好的投资是可以持续获得不错的收益并能长期重复的投资——这正是复利开始大显身手的地方。也就是说每年持续的盈利比间歇性盈利更重要。复利加时间才是关键。

四、软技能之三:守富很重要

书中列举了利弗莫尔与日耳曼斯基致富能手因为不善守富而破产自杀的故事。致富需要的是冒险精神、乐观心态,以及放手一搏的勇气。但守富需要做的却与冒险完全相反。守富需要谦逊和敬畏之心,需要清楚财富来得有多快,去得就有多容易。守富需要节俭,并要承认你获得的财富中一部分源自运气,所以不要指望无限复制过去的成功。以下就是具体理念:

  1. 比起巨大的回报,财富的安全更重要。只要财富安全,你就知道你总能得到最大的回报,因为只要你坚持足够长的时间,复利就会创造奇迹。

  2. 规划很重要,但每项规划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对意外做好预案。容错空间——通常也被称为“安全边际”——是金融投资领域里最受低估的一种力量。它有很多种形式:节约的预算、有弹性的思维、宽松的时间安排——所有能让你快乐地接受不同结果的东西。你的安全边际越大,你为获得满意结果而需要做出的努力就越小。

  3. 在对未来保持乐观的同时时刻提防阻碍你走向美好未来的因素的均衡心态至关重要。在乐观的同时对风吹草动保持警觉的心态是很难做到的,因为非黑即白地看待事物比接受其多面性要容易得多,但是,你需要用短期的警觉来让自己生存下来,这样才能看到长期的乐观结果。

五、软技能之四:“尾事件”很重要

  1. “尾事件”发生在艺术品投资领域。你即使有一半的时间都在犯错,到最后依然能赢。也许像贝格鲁恩这样的人一生收藏的作品中有99%最后都没有升值,但只要剩下的1%是毕加索这种大师的作品,那么其他一切都无关紧要了。贝格鲁恩可能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没有赌对,但最终仍然能得到令人惊讶的好结果。任何规模巨大、利润丰厚、声名远播或影响力深远的事物都源自某个"尾事件"——从几千甚至几百万个事件中脱颖而出的一个。我们的大部分注意力都集中在这些事物,即"尾事件"的结果上。而当我们关注的焦点只有"尾事件"的结果时,我们就很容易低估尾事件本身的稀缺和强大。

  2. “尾事件”发生在指数投资领域。罗素3000指数中40%的公司实际上都以失败告终,但其中表现优异的7%已经足以抵消其他公司的失败,就像海因茨·贝格鲁恩的艺术品收藏一样。不同的是,毕加索和马蒂斯在这里变成了微软和沃尔玛。事实上,不仅少数公司贡献了股市回报中的大头,而且在这些公司内部发生的"尾事件"更多。

  3. “尾事件”的发生通常在很少的时刻。一个经典的段子这样描述飞行员的工作:“一小时接一小时的无聊中穿插着瞬间的极度恐惧。”投资也是如此。作为一个投资者,你成功的决定因素是你如何应对偶尔出现的瞬间恐惧,而不是你如何度过年复一年的无聊巡航。因此,一个投资天才也应该是一个当身边所有人都进入非理性状态时还能继续正常行事的人。

  4. “尾事件”的玄妙之处在于试错成本很高,但是一旦发现正确的作法时要大量投入。在某些领域你需要每一次都做到完美,比如做飞行员。在另一些领域你需要在大多数时候做得很棒,比如在餐馆里做厨师。但在投资、商业和理财领域,情况完全不同。从投资者和企业家身上学到的一点是,没有人能每次都做出正确的决定。商界最惹人注目的人物往往会想出非常多糟糕的点子,还总会去将其付诸实践。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2013年的股东大会上,沃伦·巴菲特表示,自己一生中持有过400~500只股票,而收益中的大部分来自其中的10只。查理·芒格接着说:“如果去掉几笔顶级投资,公司的长期业绩表现其实相当普通。当我们特别关注某些榜样的成功时,我们就会忽视这样一个事实:他们的成功来自他们全部行为中的一小部分。这种忽视会让我们觉得我们自己的失败、亏损和挫折是因为我们做错了什么。或许我们真的做错了。或许我们没有做错,我们的错误率和投资高手们的其实没什么差异,只不过当他们选择正确的时候,他们能抓住机会,表现得比我们更好。但他们犯的错误并不会比你我这些普通人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