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起诉到死刑建议:27年命案迎来司法终章
从不起诉到死刑建议:27年命案迎来司法终章
2024年11月1日,广东湛江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一起备受关注的命案——易某华故意杀人案。这起案件因27年的追凶历程和复杂的司法程序而备受瞩目。从最初的不起诉决定到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核准追诉,这起案件不仅是一场法律的博弈,更是一段关于坚持与正义的故事。
1992年的那个冬天
1992年12月22日,一个普通的冬日,广东湛江雷州市迈车坎村小学发生了一起震惊全村的事件。湖南籍男子易某华因工资纠纷与同乡李某祥发生矛盾,随后将李某祥的9岁儿子李某平从学校带走。李某平从此下落不明。
两个月后,1993年2月19日,一具高度腐败的男童遗体在迈车坎村附近的甘蔗林被发现。经李某祥等人辨认,死者正是李某平。法医进行了尸检,但由于当时条件限制,未能确定死因。遗体随后被家属处理,埋在附近公路边。
27年的逃亡与追凶
案发后,易某华潜逃。李海玉,李某平的姐姐,开始了长达27年的追凶之路。她从1997年开始四处打工,2015年发现易某华的线索后,经过三年多的确认,最终将线索提供给警方。
2020年5月,易某华在广西桂林市永福县被雷州警方抓获。雷州警方曾对外发布消息称“成功侦破一宗27年命案积案”。然而,命运再次捉弄了李海玉一家。由于部分案卷丢失,且未能找到当年的遗体,案件的证据链出现了重大缺口。
从不起诉到死刑建议
2021年2月,湛江市检察院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为由,对易某华作出不起诉决定。这一决定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李海玉更是难以接受。她向广东省检察院提出申诉,要求重新审查案件。
广东省检察院受理申诉后,对案件进行了全面复查,并补充了部分新证据。2023年4月,广东省检察院作出《刑事申诉结果通知书》,认为现有证据足以认定易某华杀害李某平的犯罪事实,遂撤销湛江市检察院的不起诉决定,并将案件移送湛江市检察院依法报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
2024年7月,湛江市检察院正式以故意杀人罪对易某华提起公诉。2024年11月1日,案件在湛江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公诉人建议对易某华判处死刑。庭审持续了4个多小时,易某华当庭翻供,称事情是个意外。但公诉机关认为,易某华态度恶劣,案件事实清楚、影响恶劣,建议对其判处死刑。
追诉时效与司法公正
这起案件引发了公众对追诉时效的关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八条的规定:“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或者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这意味着,对于严重犯罪,法律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放弃追责。
易某华命案的曲折历程,反映了司法系统在处理长期未决案件时面临的挑战。从最初的证据不足到最终的死刑建议,这起案件不仅是一场法律的博弈,更是一段关于坚持与正义的故事。正如李海玉所说:“虽然距离案发已近30年,但家属会尽力为弟弟讨一个公道。”
目前,案件已经开庭审理,法庭宣布将择期宣判。这起历时27年的命案,终于迎来了司法程序的终结。无论最终结果如何,这起案件都将成为中国司法史上一个值得深思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