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娃长不高,只有这1种情况才需要测骨龄!

创作时间:
2025-01-22 03:53:4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娃长不高,只有这1种情况才需要测骨龄!

别人见世面

我见世面

活了20多年

第一次看见超市货架顶

呜呜呜

矮个子的痛!

谁懂啊?

上台演讲固定麦绝对够不着

合照永远要偷偷踮脚

别人冬天裹上大衣是穿搭潮人

我裹上大衣就是行走的扫地机器人

最绝望的是:

我真的够不到快递柜最顶层的门

啊啊啊啊啊啊

每每这个时候

我就涕泗横流:

小时候爸妈怎么没有带我去

测骨龄!

问题来了——

骨龄是什么?

骨龄,即与骨成熟度相对应的年龄。

在发育过程中,一些骨化中心的出现、形态的变化及干骺端的闭合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随着年龄增长,按一定顺序和解剖部位有规律地出现。

比如,女童腕部——

头状骨和勾骨:大概在2个月出现;

三角骨:大概在2岁出现;

月骨:大概在3岁出现;

豆状骨:大概在9岁出现;

而拇指远端指骨干骺端融合的年龄大概是13岁。

男童也呈现出类似的规律,只是对应的时间点不同而已。将这种骨变化的规律反映在时间轴上,即为骨龄。

与骨龄相对应的,是生理年龄,即出生起计算的日历年龄。

与生理年龄“雷打不动”地与时间同步进展不同,骨龄的进展可能慢于时间,也可能快于时间,呈现出非匀速性、个体化的特点。

国内一项针对341例3~10岁正常健康儿童(男166例,女175例)的研究发现,骨龄增加速度大概为0.62~1.37岁/年 [1]。

影响其进展的因素包括:种族、性别、遗传、营养、疾病、环境及内分泌激素。

换句话说:骨龄更能真实地反映个体的内在状态和体格发育的成熟度。

因此,在临床上,骨龄会被用来评估、监测儿童的生长发育状态,并诊断和治疗一些内分泌疾病及生长紊乱性疾病。

怎么知道孩子的骨龄?

理论上人体所有的骨骼均可用于骨龄的判断,但目前临床以左手腕部X线平片为金标准(右手也可以)。

研究发现,3~18岁儿童手腕部X线平片获得的图像,能够代表全身不同类型骨骼发育的状况。

而判断骨龄大小,目前常用的有这两种方法:

G-P图谱法

这种方法会将目标骨龄片与标准骨龄图谱比较,根据经验选出一个最接近的,就是该片的骨龄,就像“连连看”。

TW记分法

专业人员选定参考骨,并将每个参考骨按不同的成熟度赋分,最后再根据算法,得出骨龄。

用骨龄预测未来身高

靠谱吗?

预测和参考没问题,但怕就怕这两种极端心态:结果乐观你就觉得稳了;结果不乐观你就觉得天塌了。

1

骨龄只能大概预测身高

① 骨龄预测身高有局限性:受医生熟练度、机器精确度等影响,并非百分百准确。

以适用于G-P图谱法的BP法为例,即使预测身高和实际成年身高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仍有约30%的人最终有超过5厘米的误差[3]。

② 骨龄受测者存在特殊性:这些身高预测体系均是基于健康人群研发,所以受测者如果存在某些疾病或特殊生理状态,那预测的成年身高可能会出现较大的偏差。

比如对特发性矮小的儿童,可能会低估,而体质性生长和青春期延迟(CDGP)的儿童则可能会被高估。

2

身高受多因素影响

成年身高是先天(遗传)与后天因素(营养、环境以及社会心理等)共同作用的结果,骨龄评估不能考虑所有情况。

任何一种预测模型都不可能考虑到所有的因素,因此都无法精准地预测成年身高,也并不存在任何的“金标准”。

就像两个年龄、性别、现身高及发育状态都一致的孩子,即使目前骨龄也相同,因为其父母身高不同,再加上所处的环境、家庭状况、营养情况、疾病状况等许多因素的影响,最终成年后的身高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别。

3

单次骨龄结果太过片面

单次骨龄只能反映该时间点的发育状况,无法代表整个生长过程,因为骨龄的进展本身并不是呈现线性的、匀速的,而是快慢不一、个体化的。年龄越小,可变性越大,预测越不准。

总的来说,仅凭单次的骨龄来预测成年身高是不靠谱的。

应结合孩子的性别、父母身高及其发育年龄、生长发育曲线、性发育的成熟度及进展速度等,进行动态的、综合的、全面的评估,不断修正预测值,才是合理的。

孩子都需要测骨龄吗?

并不是。

没问题你看啥医生?骨龄预测也是这个道理。

如果孩子的身高、体重、生长发育等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是没必要测骨龄的。

骨龄只是一种辅助的诊断工具,同其他任何检查一样,都存在适应症,需要根据临床需求而定。

事实上,只有这种情况才需要测骨龄:

当医生结合孩子的生长曲线、父母身高、是否有提前发育迹象等综合评估,判断出:

孩子存在生长发育异常,需要通过骨龄来辅助寻找病因时,才建议测骨龄。

不必要的骨龄测量,不仅没有帮助,还可能造成不必要的辐射、花费,以及过多的焦虑情绪。

目前,各种指南共识均不推荐6岁以下的儿童常规检测骨龄[4]。

骨龄越小,越能晚长

长得就越高吗?

想多了。

前面提到,骨龄和实际年龄并非完全同步,即年龄增大1岁,骨龄不一定也增大1岁,因此,骨龄和年龄之间会存在差值,即“骨龄差”,通常,骨龄差在±1岁是正常范围。

当骨龄落后于年龄1岁以上,就是骨龄落后;骨龄大于年龄1岁以上,则是骨龄超前。

骨龄落后(偏小),说明儿童的骨骺闭合相对要晚一些,可能会有更多的时间长高,但不意味着将来一定会很高。

10-13岁未成年人未完全闭合的骨骺线(左)

14-17岁青少年已经闭合的骨骺线(右)

如果骨龄出现了显著的落后,还有可能是以下这几类疾病影响——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骨的成熟,缺乏甲状腺激素会影响骨骼的生长速度,造成骨龄落后。

过量的糖皮质激素

不管是内源性还是外源性的,都会抑制软骨细胞的分化和骨的成熟,造成骨龄落后。

生长激素缺乏症

由于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影响了骨骼和其他身体组织的正常生长。

其它如性腺功能减退、营养不良、肝肾疾患、心理疾病等,都有可能引起骨龄落后。

因此,骨龄并非越小越好。

当骨龄显著小于实际年龄的时候,需要谨慎仔细地寻找背后的病因,并及时进行干预。

骨龄超前

就是性早熟吗?

不一定。

诊断性早熟,不能仅凭骨龄超前,还需要结合病史,再综合其它检查结果评估。

性早熟的必要条件是第二性征提前出现,比如——

女孩7.5岁前出现乳房发育

男孩9岁前出现睾丸增大

另外,并不是所有骨龄超前都是异常。

比如有的青春期儿童,可以先出现骨龄的快速增加,甚至可能明显超出实际年龄,之后才出现身高的突增,最终,其身高是不受损的。

还有的儿童,虽然骨龄超前,却无病理性因素,其身高的年龄也与骨龄匹配,预测最终身高不会受损,这种也是无需担心的。

总之,骨龄一定要结合临床资料(如生长速率、性发育进程、是否伴随其他症状)来综合判断,才能确定是否存在潜在的疾病。

单凭骨龄诊断性早熟或快进展青春期,或是说骨龄偏大就一定有问题,都是武断的、不可取的。

对了

最后再提醒一句:

小个子女生

还是别找超过180的对象了

这样的苦

让我一个人来承受吧

附录1:人的价值不在于身高,而在于知识和创造。

附录2:如果有人因为身高批判你议论你,不是你不好,是Ta不够好。请相信自己,你就是最好的,你的存在,本身就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附录3:追求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才是我们人生的主线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华. 3~10岁儿童体成分增速对骨龄发育的前瞻性研究[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7,32(23):1806-1809.DOI:10.3760/cma.j.issn.2095-428X.2017.23.014

[2]朱晓娜,张伟. 无创性影像学评估骨龄研究进展[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4,39(02):156-160.DOI:10.3760/cma.j.cn101070-20221105-01258

[3]陈冬梅,杨文庆,陈秋艳.G-P法与RUS-CHN法预测正常儿童成年身高的准确性研究[J].临床医学进展,2023,13(7):12214-12219

[4]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儿童体格发育评估与管理临床实践专家共识[J]. 中华儿科杂志, 2021, 59(3):169‐174. DOI: 10.3760/cma. j. cn112140‐20210116‐00050.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