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模式解密:手机上天的新规
飞行模式解密:手机上天的新规
2018年1月18日,东方航空MU5137航班从上海飞往北京,成为国内首个允许乘客在飞行中使用手机的航班。这一突破性进展,标志着中国民航正式迈入“空中互联”新时代。然而,要在万米高空畅快刷屏,并不是简单地打开手机就能实现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揭秘飞行模式背后的故事。
飞行模式:不只是关闭通话那么简单
飞行模式,顾名思义,就是让手机进入适合在飞机上使用的状态。但它的作用远不止关闭通话功能这么简单。
当手机处于飞行模式时,会关闭所有无线通信功能,包括:
- 移动网络(2G/3G/4G/5G)
- Wi-Fi
- 蓝牙
- GPS
为什么要关闭这些功能呢?因为飞机在飞行过程中,会穿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通信网络覆盖范围,如果手机不断搜索和切换网络,会产生大量电磁干扰,可能影响飞机的导航和通信系统。虽然现代飞机都配备了电磁屏蔽技术,但为了确保飞行安全,关闭无线通信功能仍然是必要的预防措施。
各大航司规定大不同
虽然飞行模式已经普及,但不同航空公司的具体规定还是有很大差异的。以下是一些主要航空公司的规定:
东方航空:允许在飞行全程使用飞行模式,提供空中Wi-Fi服务,但需要提前申请登录密码。
海南航空:已完成PED(便携式电子设备)开放工作,允许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但在起飞和降落时需要关闭。
春秋航空:自2018年2月1日起,所有国内国际地区航班允许使用飞行模式。
国航、南航等:允许在巡航阶段使用飞行模式,但在起飞和降落时需要关闭。
实际使用体验:网速是最大瓶颈
虽然技术上已经允许在飞机上使用手机,但实际体验可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最大的问题就是网速。
目前,大多数机上网络都是通过卫星通信系统实现的。飞机上的设备接收卫星信号并进行转发,乘客通过手机等设备获取网络信号。然而,卫星通信系统本身的带宽有限,再加上飞机高速飞行导致信号不稳定,使得机上网络速度普遍较慢。
根据记者的实际体验,在东航的Wi-Fi航班上:
- 需要先打开飞行模式,关闭蜂窝数据
- 连接CEAIR-WIFI,输入航班座位号和证件号后四位
- 每个航班只有约100个连接名额
- 只能进行基本的网络操作,如收发文字信息
- 无法发送邮件、观看视频等高带宽需求的操作
使用建议:遵守规定,尊重他人
虽然在飞机上使用手机已经不再是梦想,但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也为了不影响其他乘客,以下几点建议请务必遵守:
严格遵守航空公司规定:不同航司规定不同,登机前请仔细阅读相关规定。
起飞和降落时关闭手机:即使全程允许使用,也要在关键操作阶段关闭手机。
使用耳机时调低音量:避免打扰邻座乘客。
不得在机舱内充电:飞行中禁止使用充电宝或连接电源插座。
尊重机组人员指示:如果机组人员要求关闭电子设备,请立即配合。
未来展望:空中上网将越来越普及
尽管目前的机上网络服务还存在诸多限制,但随着技术的进步,这种情况正在逐步改善。越来越多的航空公司开始提供空中Wi-Fi服务,设备性能也在不断提升。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空中上网将变得和地面一样便捷。
飞行模式的普及,让我们在万米高空也能保持与世界的连接。但无论技术如何发展,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遵守规定,合理使用,才能让每一次飞行都成为愉快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