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一渠清水润北方,生态效益显辉煌

创作时间:
2025-01-22 07:50:0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一渠清水润北方,生态效益显辉煌

“水可以生土”,这句源自中国古代五行学说的哲理,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智慧。它启示我们,水不仅是生命之源,更是滋养大地、孕育新生的重要力量。这一思想在当代中国的重大水利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得到了生动实践。

01

一库清水永续北送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自2014年12月正式通水以来,已累计调水超过700亿立方米,相当于黄河近一年半的水量。这一壮举不仅缓解了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更为沿线生态环境的改善注入了新的生机。

水质保护是南水北调工程的重中之重。作为中线工程的水源地,丹江口水库的水质直接关系到调水成败。通过持续不断的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丹江口水库水质持续向好,2024年已有228天达到Ⅰ类水质标准,主要入库河流水质也明显改善。

02

生态修复与污染治理双管齐下

为了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库区周边实施了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在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群山之间,丹江口水库的水在冬日暖阳下波光粼粼。这库碧水将蜿蜒北上,纵贯千里,润泽沿线百姓。

淅川县太子山林场地处丹江口水库出水口,经过近50年的持续造林,森林覆盖率从不足30%提升到92%,为水源区筑起了8000米的环湖生态屏障。针对库区特有的喀斯特地貌,淅川县创新实施石漠化治理,10年来累计造林超60万亩,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

在污染治理方面,淅川县更是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先后关停涉污企业380余家,取缔库区养鱼网箱5.17万箱,关停养殖场613家,否定73个大中型项目选址方案。同时,建成20余个人工湿地和175个农村小型污水处理设施,有效控制了生活污水对库区的污染。

03

生态效益显著,华北河湖重现生机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生态效益正在日益显现。通过生态补水,华北地区地下水位持续回升,50多条河流重现生机。白洋淀水面从不足200平方公里恢复到近300平方公里,重现“华北明珠”的风采。滹沱河、永定河等多年干涸的河流实现全线通水,沿线形成多个生态公园和景观节点,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的“后花园”。

04

绿色发展,库区群众共享生态红利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非对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更为库区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淅川县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和生态旅游,建成700余家农家乐,3万名群众吃上“旅游饭”。库区群众通过发展有机农业、特色种植等绿色产业,实现了增收致富。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它不仅是一条输水的通道,更是一条生态修复的绿色廊道,一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黄金水道。随着工程的持续运行和优化完善,这条“绿色动脉”必将在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