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炉电路原理详解
电磁炉电路原理详解
电磁炉作为现代厨房中常见的烹饪设备,其内部电路的工作原理一直备受电子爱好者和工程师的关注。本文将从市电滤波保护电路到IGBT功率管C极过压保护电路等多个方面,详细解析电磁炉电路的工作原理。
这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最常用的电磁炉
这是电磁炉内部的电路板
市电滤波保护电路简介
原理分析:
FUSE保险丝作为过流保护,CNR1为压敏电阻,主要是作为防止市电过高,损坏电磁炉的器件,C1为高频滤波电容。DB1为整流桥,主要是将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做准备,DB1出来的直流电还不是平滑的直流电,还需要后面的L1和C2组成的LC滤波电路才能得到平滑的直流电。LC滤波后的电压为300V左右,为功率管供电。
低压电源电路
原理分析:
R1为限流电阻,C1为滤波电容。IC1为开关电源芯片(VIPer12A),目前市面上有很多的开关电源芯片,不仅限于这款。18V输出主要为功率管,风扇电机,振荡器的电路供电,5V输出为CPU,操作显示,指示灯电路供电。
主功率回路
前提:
如图a所示,电磁炉典型的主回路主要有:线圈L2,谐振电容C2,阻尼管D1构成(有些IGBT工艺形成内部的阻尼管),其中L2和C2是并联一起组成了典型的振谐电路。
原理分析:
首先是t1-t2时间段的分析(VG是加载在IGBT G极的脉冲,Ic是线圈的电流,VC是振谐电容C2的电压),开始是高电平加载到Q1的G极使管子导通,之后300V的电压通过L2和Q1的CE结构组成回路,但由于电感中的电流不能突变,所以导通的电流I1在t1-t2时刻是缓慢的线性上升,则L2的转态是左正右负。直到t2时刻电流达到最大。
接着是t2-t3时间段,加载在Q1的G极电平变成低电平,使Q1截止,同理,由于电感的电流不能突变,所以电动势会缓慢下降,从而对C2进行首次充电,VC在t2时刻首次上升,(实现功率管的零电压关断,即功率管Q1关断瞬间Q1的C极电压最低)而L2的转态为右正左负,直到t3时刻,I2变成0,C2右端电压达到最大,此时,C1两端的电压和C2两端的电压叠加一起加到Q1的CE极上,如果此时导通Q1,将损坏IGBT管,这也是设计同步控制电路的初衷。
t3-t4时间段,由于Q1已经截止,所以C2中存储的电能会先L2放电,从而产生电流I3,当I3达到最大负值时,C2两端的电压为0,存储的电能直接转换成线圈L2的磁能。
t4-t5时间段,由于I3不能突变为零,所以线圈L2又产生左正,右负的电动势,该电动势直接由阻尼管D1和电容C1组成的回路进行放电,产生电流I4。
t5时间段,Q1功率管在高电平下导通,从而真正实现零电压导通。
注:t4-t5时刻之间VC(电容两端的电压)为负值,因为Q1管第一次截止的时候,反向电动势是左负右正,电容的电压是0负以上(也就是正极),当电容C2自身的能量全部给与L2线圈时,也就是电流I3,但由于不能突变,所以直接产生反向电动势为左正右负,则和原来的方向正好相反。
同步控制电路与振荡电路
前提:
图a为电磁炉经典的同步控制振荡电路图。同步振荡电路设计初衷:如果主回路的振荡过程没有结束时,Q1功率管导通的话很容易因为功耗过大而损坏。所以,必须通过同步控制电路对振荡电路进行控制,以保证功率管Q1的C极电压降为0时,才能让电路输出高电平脉冲,使功率管导通。
原理分析:
线圈L2上端产生的电压通过R1,R2取样产生取样电压U4,加到IC1的反相输入端4脚,同时L2下端产生的电压通过R3,R4,R5取样后同样会产生取样U5,加到IC1的同时输入5脚,开机后,CPU输出的启动脉冲(锅具检测脉冲)通过驱动电路放大后使功率管Q1导通,L2产生上正,下负的电动势,使U4大于U5,经比较器A比较放大后使2脚电位为低电平,通过C3将IC1的6脚电位钳位到低电平,低于IC1 7脚输入的参考电压,比较器B的输出端1脚输出高电平,再经过驱动电路放大,使Q1继续导通。同时5V电压通过R8,R6,C3和IC1 2脚内部电路构成的充电回路为C3充电。当C3右端所充电电压高于IC1的7脚电位后,IC1的1脚电位变为低电平,通过驱动电路放大使Q1截止,流过L2的导通电流消失,于是L2通过自感产生下正,上负的电动势,使U5大于U4,致使IC1的2脚输出高电平,通
过C3使IC1的6脚电位高于7脚电位,确保Q1截止。随后,无论是L2对谐振电容C2充电期间,还是C2对L1放电期间(即t2-t4期间),L2下端电位都会高于上端电位,使取样电压U5大于U4,致使IC1的2脚电位为高电平,Q1都不会导通。t4时刻,L2通过C1,D1放电期间,使取样电压U4高于U5,使IC1 2脚电位为低电平,由于电容两端电压不能突变,所以C3两端电压通过D2,R7构成的回路放电。当L2通过D1放电结束,并且C3通过R7放电使IC1的6脚电位低于7脚电位后,IC1的1脚再次输出高电平,通过驱动电路放大后使功率管Q1再次导通,从而实现同步控制。
激励脉冲形成和功率调节电路
原理分析:
R1,C1为低通滤波电路,CPU发出的PWM经过R1后加载在比较器LM339的同相输入端,而LM339的反相输入端为锯齿波,当同相输入端电压高于反相输入端时,VO为高电平,反之为低电平。当PWM的占空比加大时,VO为高电平的时间延长,致使功率管的导通时间加长,线圈能量加大,功率上升,反之降低。
IGBT功率管驱动电路
原理分析:
(典型的推挽放大电路)当PWM的脉冲为高电平的时候,Q1导通,Q2截止,当PWM为低电平时,Q1截止,Q2导通。放大后的信号从Q1的E极输出,使Q3导通。其中稳压管ZD1主要是防止Q3过激损坏而加保护器件。
电流自动控制电路
(注:简单的或者对成本有要求的电磁炉一般不会加入这个电路)
原理分析:
当Q1功率管导通之后,电流在取样电阻R1两端产生电压,电压通过R2后加载在IC1的同相输入端,反相输入端端由R3,R4分压后加载,Q1未导通时,加载在同相输入端的电压比较低,所以IC1输出端输出低电平,当Q1导通后电流在R1上产生的电压值大于反相端的比较电压值,则IC1的输出端输出高电平,通知CPU调节占空比,以减低流过线圈的电流。
IGBT功率管C极过压保护电路
原理分析:
R1,R2分压之后C1滤波加载在同相端,Q1的C极电压通过R3,R4,R5分压后,加到LM339反相输入端。当Q1的C极产生的反峰电压在正常范围内时,LM339的6脚低于7脚电平,于是LM339的1脚内部电路为开路状态,不影响CPU输出的功率调整电压,电磁炉正常工作。当谐振电容C0容量减少等原因引起Q1的C极产生的反峰电压过高时,会直接导致LM339的6脚电平高于7脚电平,导致LM339的1脚内部导通,通过R6将LM339的5脚输出的功率调整电压直接拉低,于是LM339的2脚输出低电平,Q1截止。从而保护功率管。
电磁炉电路的工作原理涉及多个复杂的电路模块,每个模块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通过本文的详细解析,相信读者对电磁炉的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电磁炉作为现代厨房中不可或缺的烹饪设备,其内部电路的设计和工作原理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