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东亚地理概览:季风气候塑造下的经济版图

创作时间:
2025-01-21 21:12:1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东亚地理概览:季风气候塑造下的经济版图

本篇文章将带你系统地了解东亚和日本的地理特征,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等方面的详细描述。通过学习这篇文章,你将能够掌握东亚地区和日本的主要地理特点,理解其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为深入学习地理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核心素养定位 体系架构预览

  1. 借用地图识记并能分析东亚地区和日本的位置、地形、河流、岛屿和半岛、海峡和海、城市等地理事物分布和特点。(区域认知)
  2. 理解并分析东亚地区东西经济差异、气候特点差异及其原因。分析日本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特点、分布及影响因素。(综合思维)
  3. 理解日本多地质灾害的原因及其防灾减灾措施。(人地协调观)

一、东亚

1. 位置与范围

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包括A蒙古、中国、B朝鲜、C韩国、D日本。

2. 沿海和内陆的差异

沿海
内陆
中国北方和南方地区,朝鲜、韩国、日本
中国西北和青藏地区、蒙古
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日本多山
地形: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
气候: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气候和高山气候
经济:工农业发达,人口、城市众多
经济:以畜牧业为主,经济欠发达

3. 居民和经济

东亚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4。居民绝大部分是黄色人种。民族有: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

  • 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的原因:气候温暖湿润,平原面积广大,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工农业发达。
  • 西部内陆人口密度小的原因:高原、山地较多,气候干燥,人口较少,畜牧业占重要地位。

东亚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这里是水稻、茶叶、蚕丝等农产品的主要产区。

  • 朝鲜: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森林、矿产资源丰富。
  • 韩国:发达国家,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经济以汽车、电子、服装等为主,进出口贸易发达。
  • 日本:是本区现代工业最发达的国家。
  • 蒙古: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 中国:香港、台湾和东部沿海的一些地区是经济发达和新兴的工业区。

二、日本

1. 位置与范围

  • 位置
  • 经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25°N~45°N,125°E~150°E。
  • 海陆位置:东临A太平洋、西临B日本海,隔G朝鲜海峡与韩国相望。
  • 范围:领土由C北海道、D本州、E四国、F九州4个大岛和数千个小岛及其周围海域组成。

2. 自然地理特征

  • 海陆轮廓: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利于渔业、造船业、海洋交通运输的发展。
  • 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
  • 气候:海洋性强,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 资源:矿产资源贫乏,水能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

3. 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 工业
  • 分布: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 工业区:a京滨工业区、b名古屋工业区、c阪神工业区、d濑户内工业区、e北九州工业区。
  • 工业部门:钢铁、机械、汽车、电力、纺织及电子工业等。
  • 农业:种植业单产高,采用小型农业机械,稻米基本能自给,蔬菜等仍需大量进口。渔业发达,捕鱼量常居世界第一。

能力点一 东亚季风气候的形成和区域差异

1. 东亚季风气候的形成

东亚背靠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面向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十分显著,因此形成了世界上著名的季风气候区——东亚季风区。

冬季
夏季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气压带的影响: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气压带的影响: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
气压中心:亚欧大陆
气压中心:亚欧大陆
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亚洲低压(印度低压)
太平洋
太平洋
阿留申低压
夏威夷高压
风向:西北风
风向:东南风
季风特点:寒冷干燥
季风特点:温暖湿润
季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季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 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差异

  • 东西差异: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特点,中国的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大陆性特点,表现为降水量自东向西逐渐减少,且更加集中于夏季;气温年较差自东向西逐渐增大。
  • 南北差异:秦岭—淮河以北、韩国北部及朝鲜、日本本州岛北部和北海道等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以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能力点二 日本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

1. 日本本土东西部的降水差异及形成原因

2. 日本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与经济发展

3. 工业区位的合理选址

  • 工业布局:日本工业布局的特点与日本地形条件、自然资源情况以及对外贸易在经济中的地位有关。
  • 工业布局的变化
  • 工业向南、北分散: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原有工业带已经发展到饱和状态,供水、用地紧张,而工业化落后地区却由于劳动力丰富、地价便宜、自然环境好,对于新工业建设反而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因此日本工业布局出现了工业分散的倾向。例如,九州岛已成为日本新兴的电子工业基地,被称为“硅岛”,就是这种倾向的反映。
  • 产业向国外转移:日本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提出调整产业结构的设想,从劳动、资源密集型逐步转为知识、技术密集型。进入20世纪80年代,加快了以电子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工业逐渐向东亚其他国家和东南亚国家转移。

4. 日本农业特点及其原因分析

  • 农业单产高:水稻产量自给甚至出口。
  • 自然原因: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为平原地区的水稻种植提供水热保证。
  • 社会原因:农业生产方式大多采用小型农业机械;兴修水利,合理施用化肥,发展生物技术,精耕细作,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 渔业发达:捕鱼量排世界第一。
  • 自然原因: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于日本北海道岛附近的海域,使海水发生扰动,上泛的海水将营养盐类带到海洋表层,使浮游生物繁盛,进而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渔业资源丰富,故形成世界著名渔场——北海道渔场。
  • 社会经济原因:日本除在近海渔场捕鱼,还发展沿海人工养殖,发达的造船业,使日本有强大的远洋船队到远洋捕鱼,日本年捕鱼量在世界排第一位,鱼在日本人食品中占重要地位,市场需求量大。

热点区域 东北亚地区——朝鲜半岛

朝鲜半岛三面环海,东北与俄罗斯相连,西北部隔鸭绿江、图们江与中国相接,东南隔朝鲜海峡与日本相望。大部分属温带季风气候,南端有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区。受日本暖流影响,气候的海洋性特点明显,北部向大陆性气候过渡。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朝鲜半岛沿“三八线”划分为朝鲜和韩国两个国家。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