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头镇青州:山楂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山东样本
寺头镇青州:山楂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山东样本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山东省的寺头镇和青州以山楂产业为突破口,通过科技创新、品牌建设和全产业链发展,不仅实现了自身经济的腾飞,也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
寺头镇:龙头企业引领,打造“红果小镇”
寺头镇素有“红果小镇”的美誉,是全国山楂种植面积最大的乡镇。这里山楂种植面积达4.5万亩,年产山楂9万吨,为发展山楂深加工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保障。
近年来,寺头镇坚持以农业龙头企业为引领,构建“政策扶持、资金倾斜、定点服务”等培育新模式,累计帮助山楂农业龙头企业解决土地、用工等实际困难13条,企业发展潜力得到进一步释放,形成以山楂农业龙头企业为“链主”,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山东亿佳食品有限公司是寺头镇山楂产业的佼佼者。该公司注重产品研发和技术改造,与山东农业大学合作建立产品研发中心,围绕山楂产业开展更深层次的产学研合作。今年,亿佳食品新上年产1万吨无添加山楂棒棒糖项目,总投资1亿元,占地20亩,安装山楂制品生产线4条,购置智能化生产线、空气能烤房等先进设备60余台,投产后新增产值1.25亿元。
“一斤普通山楂切片晒干或烘干,市场价在八九元,市场竞争激烈,而经过产品加工制作而成的山楂条等产品价格可翻番,产品畅销全国。”寺头镇副镇长许鑫说,“高品质换来‘好钱景’,发展山楂产业就要做强农产品深加工。”
青州:深耕全产业链,打造山楂产业高地
青州的山楂产业同样令人瞩目。这里拥有150余家果品加工公司,山楂系列制品年产量达15万吨,占全国份额的70%左右。
为提升山楂品质,青州市积极带领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制定多项技术指导意见,开展田间培训,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青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有德宝表示:“近年来,我们积极开展山楂种植管理指导工作,制定《青州山楂》区域标准,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从根本上保障山楂的产量和品质。”
在深加工领域,青州企业不断创新。青州市国丰食品有限公司开发了多个品类的山楂制品,从传统的山楂干、山楂糕到创新的山楂零食系列。山东皇尊庄园山楂酒有限公司则另辟蹊径,成功攻克发酵菌成活技术,酿造出山楂干红红酒,并牵头制定了山楂酒国家行业标准。
“我们对原材料进行严格把关,确保质量。同时,紧跟市场发展的新趋势,不断开拓新的销售经营渠道,推动山楂产业链实现新提升。”皇尊庄园山楂酒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甲伟说。
两地经验:科技创新+品牌建设+全产业链发展
寺头镇和青州的成功经验,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科技创新是核心驱动力。两地都注重与科研机构合作,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
品牌建设是关键环节。通过制定区域标准、开发特色产品,两地成功打造了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山楂品牌。
全产业链发展是重要保障。从种植到深加工,再到市场拓展,两地都构建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实现了经济效益最大化。
政策扶持是重要支撑。两地政府都出台了相关政策,为山楂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技术等多方面支持。
寺头镇和青州的山楂产业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增长,还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同时,带动了包装、运输、物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山楂是青州市传统特色果品,也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年产量近2万吨,均能实现就地商品转化。下一步,我们将加大产业支持力度,强化产业发展支撑,积极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引领带动山楂加工品牌化发展。”有德宝说。
寺头镇和青州的山楂产业实践,生动诠释了乡村振兴的可行路径。通过科技创新、品牌建设和全产业链发展,小山楂真正成为了带动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的“金果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