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带状疱疹疫苗:预防胜于治疗

创作时间:
2025-01-21 19:53:2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带状疱疹疫苗:预防胜于治疗

带状疱疹,俗称“蛇缠腰”,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其最令人闻风丧胆的,莫过于那犹如烈火炙烤、针刺刀割般的剧烈疼痛。更令人沮丧的是,即使皮疹消退,部分患者仍可能面临持续数月甚至数年的神经痛折磨,这种被称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后遗症,被患者形容为“生命不可承受之痛”。

面对如此顽固的疼痛,医学界一直在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近日,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弓娟琴教授分享了一例采用鼓室神经切除术成功治疗的难治性带状疱疹后遗症病例。患者是一位45岁的女性,10年前因带状疱疹引发了亨特综合征(RHS),表现为右侧面部、耳部疼痛,以及面瘫等症状。尽管接受了抗病毒和激素治疗,但患者的耳痛症状仍然持续存在,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

鼓室神经切除术的原理是切断鼓室神经末梢,从而阻断鼓室神经丛的交感神经传导,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手术过程相对简单,患者在表面麻醉下进行鼓膜切开术,将浸有2%利多卡因的压缩明胶海绵插入鼓膜切开处并置于鼓室神经上。术后患者的疼痛明显得到改善。如果效果显著,可以进一步进行鼓室神经松解术或鼓室神经切除术。

弓娟琴教授指出,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耳痛患者,可以考虑鼓室神经切除术。这种方法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引起的亨特综合征。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手术需要在专业医生的评估下进行,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

01

带状疱疹疫苗:预防胜于治疗

与其在病痛中挣扎,不如提前预防。近年来,带状疱疹疫苗的研发取得了重大突破,为预防这一疾病提供了有力武器。

最新研究表明,重组带状疱疹疫苗不仅能有效预防带状疱疹,还能降低痴呆症的风险。一项发表在《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上的研究显示,接种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后,六年内被诊断出痴呆症的风险下降了至少17%。研究团队通过对超过20万人的长期追踪分析发现,相较于未接种疫苗的人群,接种者可以在无痴呆症状态下多享有超过164天的健康生活。

重组带状疱疹疫苗的保护效力持久且高效。根据葛兰素史克(GSK)发布的最新长期研究数据,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在50岁及以上成人中的带状疱疹保护效力超过10年。研究显示,疫苗接种后第11年,保护效力仍高达82%。这一发现为疫苗的长期保护效力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也为各国制定与实施公众免疫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02

健康教育:提高公众认知的关键

尽管带状疱疹疫苗的效果显著,但公众对其认知度仍然不高。一项调查显示,仅有10%的受访者知道带状疱疹疫苗,而真正接种过疫苗的比例更低。这种认知不足不仅影响了疫苗的普及,也导致许多患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健康教育是提高公众认知的重要途径。通过科普宣传,可以消除公众对疫苗的误解,提高接种意愿。例如,美国通过广泛的健康教育活动,成功将50岁及以上人群的带状疱疹疫苗接种率提升至45%以上。在中国,随着健康教育的不断推进,公众对带状疱疹疫苗的认知度也在逐步提高。

03

真实案例:疫苗接种的效果

李阿姨今年65岁,两年前接种了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她回忆说:“我亲眼见过邻居因为带状疱疹后遗症痛苦不堪,所以当社区医院通知可以接种疫苗时,我毫不犹豫地去了。现在看来,这个决定真是太明智了!”

张大爷则没有那么幸运。他因为对疫苗存在误解,错过了接种机会。去年,他不幸患上了带状疱疹,尽管及时治疗,但仍然留下了神经痛的后遗症。“现在每天都在痛,晚上也睡不好,真是后悔当初没听医生的话。”张大爷感慨道。

04

结语:预防胜于治疗

带状疱疹后遗症,尤其是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确实是一种难治的疾病。但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进步,我们有了更多有效的治疗方法。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正在遭受这种痛苦,不妨咨询专业医生,了解最新的治疗方案。记住,及时就医、遵医嘱治疗以及保持积极的心态,是战胜病魔的关键。

带状疱疹疫苗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预防这一疾病的有效手段。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公众认知,配合疫苗接种,可以显著降低带状疱疹及其后遗症的发生率。让我们一起通过科学的健康教育和疫苗接种,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