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祁红非遗手工坊开馆,揭秘祁门红茶文化

创作时间:
2025-01-21 20:47:4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祁红非遗手工坊开馆,揭秘祁门红茶文化

2024年12月28日,祁红非遗手工坊在“红茶故里”安徽宣城市祁门县平里镇的祁门红茶集团平里产业园正式开馆。这座占地4120平方米的手工坊,不仅是一个展示祁门红茶文化的窗口,更是传承与创新中国茶文化的重要平台。

01

祁门红茶:百年传承的中国茶瑰宝

祁门红茶,作为中国四大名茶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1875年。从创制初期的艰辛探索,到如今享誉全球的茶界瑰宝,祁门红茶走过了近150年的辉煌历程。1915年,祁门红茶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成为中国茶的一张亮丽名片。2022年,祁门红茶制作技艺更是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标志着其文化价值得到世界认可。

02

非遗手工坊:祁红文化的全新展示平台

祁红非遗手工坊建筑面积约4120平方米,馆藏300余件与祁门红茶相关的文物,运用“图、文、实物”相结合的方式,向人们展现了祁门红茶从1875年到今天走过的百年历程。手工坊将祁门红茶历史分为祁红创制、祁红复兴、祁红重生、祁红走向新时代四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故事和展品。

值得一提的是,手工坊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将绵延1.4万公里的“世纪动脉”万里茶道环绕展厅动态呈现,让参观者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之中。遨游太空归来的祁门槠叶种茶籽也被巧妙置于馆内,展现了祁门红茶在现代农业科技领域的创新。全球首位茶界虚拟数字人“群芳最”更是化身祁门红茶“推介官”,通过数字化方式讲解祁门红茶的制作工艺,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03

工艺传承:从传统到创新

祁门红茶的制作工艺堪称一绝,从鲜叶采摘到成品茶,每一步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手工坊一楼展示了祁门红茶制作1.0至4.0设备的演变,让参观者直观感受制茶工艺的进步。二楼的文献资料展区则详细介绍了祁门红茶的精制工艺,包括筛分、拣剔、补火等关键步骤。三楼的专家工作室为非遗传承人提供了研究和创新的平台,致力于培养新一代制茶工匠。

04

茶旅融合:文化与经济的双向奔赴

祁红非遗手工坊的开馆,不仅是祁门红茶文化传承的重要里程碑,也是茶旅融合发展的新起点。手工坊具备一次性承接500人的培训能力,通过培训研习的形式,培养新一代非遗传承人。同时,手工坊还推出了一系列茶旅体验项目,让游客在品鉴祁门红茶的同时,深入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近年来,祁门县积极利用祁红文化特色,以文化创意赋能祁红产业发展,不断提升祁红文创的创意设计水平,构建与祁红文化底蕴相融合的现代祁红产业体系。扎实推进茶文旅深度融合,发布《创意黄山·祁门红茶文创设计大赛》全球征集令,开展了世界三大高香红茶(祁门)对话、中蒙俄万里茶道申遗学术研讨会和“秋望长安·祁红飘香”等重大推介活动,推出“祁红风情游”精品线路,获评“全国特色美丽茶乡”,不断探索和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双向奔赴”。

05

未来展望:让祁红文化薪火相传

祁门县委书记胡梅元在开馆仪式上表示,祁红非遗手工坊的建成,标志着祁红非遗文化在传承与创新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一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陈宗懋也指出,祁门红茶已成为中国茶的一张亮丽名片,期待其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彩。

面向未来,祁门县将坚守匠心,深入挖掘、整理、研究非遗技艺的每一个细节,积极培育非遗传承人,持续扩大万里茶道申遗影响力,推动祁红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创新融合,深化非遗技艺与现代科技、设计、营销跨界融合,探索“非遗+旅游”、“非遗+教育”等新模式,延伸茶文旅产业链,不断提升祁红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勇担责任,积极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持续推进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非遗保护成果。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