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下坝村打造“全电示范村”,智慧农业助力产业振兴
广东下坝村打造“全电示范村”,智慧农业助力产业振兴
在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柳城镇,一个名为下坝村的小村庄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这里没有传统的农忙景象,取而代之的是无人机在稻田上空盘旋,智能设备在田间地头忙碌。这个曾经普通的粤北小村,如今已成为广东首个“全电示范村”,一场绿色能源与农业科技的深度融合正在这里上演。
绿色能源革命:点亮乡村新生活
走进下坝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电”的广泛应用。河源供电局在这里实施了全方位的电气化改造,从居民生活到农业生产,电能替代无处不在。
村民杨雪锋家的变化最具代表性。他家有5口人,以前每月要用掉一瓶135元的煤气,现在改用电磁炉后,每月用电量仅50度左右,节省了80-100元。“不仅省钱,还安全卫生,没有污染。”杨雪锋对电气化改造赞不绝口。
除了生活用电,下坝村还大力推广分布式光伏。村民谢先生家的楼顶装上了光伏板,不仅不影响晾晒衣物,还能遮风挡雨,更重要的是,这些光伏板每年能为他家带来额外的收入。
智慧农业:科技赋能产业升级
如果说电气化改造改变了村民的生活方式,那么智慧农业则彻底颠覆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在下坝村,广东万绿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广东省规模最大的万亩智慧无人农场示范基地。
在这个基地里,从播种到收割,全程都由智能设备完成。农业无人机取代了人工喷洒农药,一台无人机一天可以完成700亩地的作业,效率是人工的几十倍。依靠北斗卫星系统和5G信号,农场实现了无人机械整地、播种、插秧、消杀、收割的全程智能化管理。
更值得一提的是,农场还建成了电气化碾米中心、烘干中心及储存冷库,实现了稻谷从烘干、储存到成米的全程电气化绿色发展。这种智能化管理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保证了产品质量。广东万绿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通过电储藏室(冷库)储存的稻谷可以保存12个月,锁住丝苗米的香气,保证大米纯天然的滋味,也保证了产品的价格和销量。
民生改善:村民幸福感大幅提升
下坝村的电气化改造不仅带来了经济上的实惠,更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品质。河源供电局着力推广乡村家庭智慧用能,如炊具电气化、热水器电气化、智能家居等,让村民享受到了城市般的便利生活。
同时,供电局还广泛推广电力物联网技术,提供安全用电监测服务。经过改造,标准化台区的线路整齐划一,与乡村风貌融为一体,供电能力提升至原来的3倍,满足了村民的用电需求和未来发展。
产业振兴: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本
下坝村的“全电示范村”建设,不仅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更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了新动力。电气化和智能化的融合,推动了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
万亩智慧无人农场示范基地是河源市重点建设项目,拥有全市规模最大的电气化机械烘干农场。这种全程机械化+智能化的融合发展模式,为广东水稻生产树立了新的标杆。
下坝村的实践证明,绿色能源与农业科技的融合,不仅能提升村民的生活品质,还能推动乡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这种模式为广东乃至全国的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深入推进,下坝村的故事正在广东更多的乡村上演,一幅幅和美乡村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